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中国清末及民国时期的社会纪实摄影

2018-5-15 10:49| 发布者:cpnoz| 查看:2218| 评论:0|来自:网络

摘要:中国清末及民国时期的社会纪实摄影——摘编自:《世界摄影发展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摄影在肖像摄影为主的同时,一些照相馆的摄影师也开始应客户要求,对社会事件做纪实性的拍摄。清光 ...

中国清末及民国时期的社会纪实摄影

 ——摘编自:《世界摄影发展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摄影在肖像摄影为主的同时,一些照相馆的摄影师也开始应客户要求,对社会事件做纪实性的拍摄。

 

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英商建造的上海至江湾镇13公里的铁路建成,定于7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上海日成照相馆1876年7月15日在《申报》上以《拍照火车轮》为题刊登了一则拍摄广告:“本店现蒙申报馆主托照至吴淞火车影像,订于此礼拜日五点钟,携带机器前往停顿火车处照印,惟肖物图形,尤须点缀,敢请绅商士庶前来同照,其形景更得热闹,想有雅兴者,定然惠然肯来也,特此颂布。日成照像馆启。”

 

在我国早期的摄影纪实活动中,容闳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容闳(1828—1912),号纯甫,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镇(今属珠海)一个贫寒之家,1947年赴美学习,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中国留学生。1855年回国,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1863年,容闳向曾国藩建议创办机械器厂,并受曾之委托赴美购买机器,筹建江南制造局。1870年任留学事务所副监督,并于次年率第一批留学生赴美。此后长期居美,专管留美学生事务。1875年出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直到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1912年4月,容闳病逝于美国康涅狄格州。

 


 
容闳久居国外,对摄影机为精通。1873年,秘鲁派专使来华,拟与中国签订招募华工条约。之前秘鲁已有大批华工受到非人待遇,中国政府早有所闻,但无实据回绝秘鲁。负责经办此事的李鸿章委托容闳调查在秘华工情况。容闳到秘后,“以迅速之手段,三月内即调查完竣”并拍摄了24幅反映在秘华工受虐待歧视的照片。一并寄回国内,使中国政府在与秘鲁的外交斗争中以此为据而获胜。

 

1906年3月29日,彭翼仲在北京办的《京话日报》第570号上刊登了“南昌教案”中江西南昌知县江召棠被法国传教士谋杀的照片,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轰动。“南昌教案”是帝国主义在我国横行霸道的一起严重事件。1906年2月20日,法国传教士王安之请南昌县令江召棠赴宴,席间,王安之逼江召棠签字,要其贴新昌教案十万两白银。江召棠不答应,王安之与人将其刺杀。事情发生后,当地人民群情激奋。2月24日,群众焚烧了当地的多处天主教堂,王安之出逃,被群众追至江边击毙。法国侵略者拒不承认王安之谋杀江召棠,说江召棠是自杀身亡,并派炮舰到南昌附近示威,强迫清政府对我人民严加惩办,赔偿教堂之损失。清政府不但不维护我国人民的利益,反而镇压群众,向法国侵略者赔款道歉。国内报纸舆论纷纷撰文反对。《京话日报》不但刊载了江召棠被刺的照片,而且还加了编者按。编者按说,“南昌县江召棠被天主教请酒谋杀,凶手便是劝人为善的教士,教士既下毒手又肆毒口,捏造情形,说是自刎,本馆再四辩白,今特把江大令受伤的照片做成铜版,印入报内,请大众看看,有这样自刎的没有?”这个按语既交待了江召棠被谋杀的真相,也说明了照片是铜版而制,是国内报刊上第一次出来铜版照片的字样。这张新闻照片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震动。照片江召棠的伤痕,充分证明是他杀而不不是自杀,法帝国主义的谎言不攻自破。国内人民看到照片后群情激愤,强烈要求清政府重新处理此案。照片刊登后,法国公使迫于舆论压力,于4月7日照会清朝政府外务部,“请禁各报登载江大令之遗像。”被清外务部婉词驳复。这次事件充分证明了新闻与纪实摄影是一种有力的战斗武器。

 

1908年,北京瑞华照相馆摄制了《清西太后丧事录》纪实相册,内贴12寸照片26幅,表现了1908年慈禧出殡时紫禁城外一段的仪仗和纸人纸马等各种冥器,完整地记录了封建时代皇家丧事的办理情况。为此,瑞华照相馆的老板和同事竟被判刑。

 

清西太后丧事录


清西太后丧事录

 

清西太后丧事录


1909年,上海同生照相馆摄制了大型专题摄影集《京张路工摄影》。摄影集分为上下两册,每页裱贴12寸照片一张,形象地说明了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事迹。上册收入詹天佑等人的肖像及沿途车站的隧道、桥梁施工和完成后情况的照片86幅;下册记录了京张铁路通车仪式、政府官员观礼和在南口举行庆贺的照片90幅。

 

京张路工摄影
   

京张路工摄影   

 

1912年,孙中山委派高仑组织创建了一支摄影报道专业队伍“中华写真队”。高仑(1879—1951),字剑父,中国近代画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1879年10月12日生产于广东番禺,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门。高剑父自幼失去双亲,少年时在药店当学徒,14岁随居廉学画,后从法国传教士学习素描,又东渡日本学习绘画,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在日期间结识了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任广东同盟会会长,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回国后广州、上海等地创办杂志、书馆,宣传革命主张,倡导美育,推行中国画革新运动,与陈树人及胞弟高奇峰等人开创岭南画派。他反对将传统绘画定于一尊,主张折中,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他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富有激情,出版有《高剑父画集》。

 

中华写真队总部当时设在广州长堤二马路,队员随孙中山先生活动,随时随地拍摄照片,提供给由高奇峰作主编兼发行人的《真相画报》刊用报道,在中国纪实摄影方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2 , Processed in 0.074726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