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与东方的线 1856年法国评论家泰奥菲勒•西尔维斯特在《在世的艺术家史》中写到:“安格尔先生和我们没有一点共同之处,他是一位19世纪迷失在雅典废墟中的中国画家”。尽管这一评价显得有些武断和片面,但也恰好反映出安格尔绘画中的东方趣味。 安格尔认为“线条——这是素描,这就是一切”,线是素描的组成部分,也是绘画的基础。他说,“线条和造型越简洁,作品越具有美和力量”,此种审美似乎与中国画的线描很是相似。而安格尔的素描成就,使人们视他为与达•芬奇和拉斐尔比肩的大师。展出的一组素描作品,被陈列在展线最开始的部分。 ![]() ![]() ![]()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位新古典主义大师,浙江美术馆特别策划教育专区,对比东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线的艺术”。西方素描中强调的“线”,其实在中国人的造型观念里根深蒂固,中国传统绘画自汉以来一直以线造型作为绘画主体,如汉画像石、画像砖上所表现的狩猎图、杂技图、百戏图、车马图等均体现的是瞬间的意象。“线的艺术”版块,不仅通过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向观众呈现西方艺术线条之美,也从中国古典与现代艺术作品线条中引出对东方意蕴的思考。 ![]() 历史的延续 作为新古典主义最后一位大师,安格尔的一生经历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大变动时期。在艺术上,亲身经历了浪漫主义画派、现实主义画派的崛起,但他始终坚持古典主义,追求古典式的宁静,重视素描,强调理性。可以说,安格尔艺术不仅是西方正统学院的范本,也是19 世纪晚期、20 世纪早期艺术革命的重要先驱之一。他的作品继承了拉斐尔和普桑的画风,也启迪了毕加索的创作以及艺术表达中解剖结构的变形;他对印象主义的德加、雷诺阿产生过影响,并激发了19 世纪欧洲艺术流派的振兴。20世纪留学法国的徐悲鸿先生及其留法期间四位法国导师弗拉孟、达仰、柯罗蒙、贝纳尔都受到过安格尔的影响,“所以今天的展览不是一个偶尔,而是历史的延续。”杜泰伊说。 杜泰伊认为,尽管蒙托邦博物馆内鲜有安格尔赖以成名的肖像画,即便有也只是画室小样和前期草图,可还是为研究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份不同凡响的素材,让他们得以观察安格尔的创作历程:从他9 岁时临摹尼俄伯头部雕像的“第一幅素描”,直到他去世当日放在画桌上的最后一幅作品,临摹自乔托的《哀悼基督》。正是因为安格尔博物馆是这样一个地方,即人们可以在此追随艺术家作为一个人的内心,通过一幅又一幅作品与画家相遇,并结合画家熟悉的世界还原他的思想,最终揭示其思想在此次展出的画作中所达到的程度,这次展览因此才具有其全部的意义。 ![]() ![]() ![]() 《安格尔青年自画像》(临摹自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画作)作者:阿尔芒·冈蓬 1874—1877年 布面油画。 展览将持续至7月21日。讲座与活动 《安格尔的巨匠之路——来自大师故乡蒙托邦博物馆的收藏》 主讲人:弗洛朗斯•维吉耶•杜泰伊(蒙托邦安格尔博物馆馆长) 时间:6月2日 下午2点 《从安格尔谈东西方的线性素描》 主讲人:应金飞(浙江美术馆主持工作副馆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时间:6月9日 下午2点 《即便是烟雾,也必须用线条来表现——触摸安格尔》 主讲人:张坚(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6月23日 下午2点 《单纯的力量一一漫谈安格尔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主讲人:何红舟(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助理、油画系主任、教授) 时间:6月30日 下午2点 《视而不见的显而易见——绘画观看认知模式问题研究》 主讲人:檀梓栋(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时间:7月15日 下午2点 以上讲座可通过“浙江美术馆之友” 微信公众号免费预约。 除了为观众开设两个教育专区《线的艺术》、《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之争》外,浙江美术馆还邀请青年艺术家柯飞羽、章献为展览设置互动体验区《黑匣子:窥见巴黎沙龙》,用3D打印、实时直播等当代艺术语言重现安格尔《大宫女》和《泉》等名作中的元素。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5 11:19 , Processed in 0.10690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