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义忠在讲课。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袁宇 “摄影最需要的是态度,要尊重镜头前的人、事、物。”日前,台湾当代著名摄影师阮义忠在万宁石梅湾凤凰九里书屋举办的品质生活分享会上说。 40年前,阮义忠凭一本台湾客运车价目表,走访从未去过的地方,跋山涉水,深入乡土。阮义忠将此称为“一个人的旅行”,“旅行路上,最美的风景却是人。” 阮义忠在分享会上展示了自己在台湾旭海所拍摄的一张照片:一排村民在比赛,看谁的筋斗能翻最多次。一件极其平凡的事件,却让阮义忠直觉到它的深刻寓意:人类在土地上重复着“生、老、病、死”的轮回,累积着“贪、嗔、痴、慢、疑”的业力,却一同注目着颠倒人生,毫无所觉。 著名画家陈丹青十分喜欢这张照片,他称这张照片为“上帝帮忙按的快门”。“事实上,我拍摄这些照片时,带有一种敬畏的心,我要尊重我拍摄的对象。”阮义忠说。 “如果摄影只是外表光线、构图很漂亮,那这种漂亮是很肤浅的。如果没有被一些事情感动,我就拍不下去。”阮义忠认为,每张照片的背后都应该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果用我拍摄的照片作为素材的话,我相信足以让行家们写成一篇篇动人的小说。” 在阮义忠看来,摄影的任务是发现、理解、见证,并能为别人带来启发。 “近三十年来,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变化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超过以往三百年,甚至三千年。”阮义忠说,一切都在变,都在消失。在变化与消失的过程中,有一个瞬间被相机记录,就成了不变的永恒。而摄影者最大的挑战在于,要时刻保持身心的极度敏感与机灵,精准地抓住那永恒的一刹那。 “我那个时候是那么投入,几乎全部注意力都被吸引,就连睡觉时都在想它。”68岁的阮义忠回忆过去时很高兴,如今虽然大部分景观、房舍外貌、生活方式都跟往昔不同,但传统伦理价值依然存在,处处仍有知足、善良的人,“我很高兴能用相机留住台湾的那个时代。” 多年来,阮义忠用深情细腻的镜头,留存台湾乡土渐渐消逝的人情风景;用温柔简净的文字,讲述照片背后人与自然的亲密依存。正如他所说的:“我在拍照时,最想留住的正是人性的美好:人与人的互信互助,人对土地的依赖感恩,人对天的敬畏、对物的珍惜。”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 01:03 , Processed in 0.0189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