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眼瞅机器,要多瞅乡党” 婚后不久,大女儿出生,之后,二女儿和儿子也接踵而至。老谢突然有了一儿两女,现实问题再一次摆到他面前。儿女们逐渐长大,各自走进学堂,家里的开销水涨船高,几亩地的收成根本不足以维持五口之家。这期间,老谢曾下过煤矿,挖过隧道,还在工地上背过石头,他重新为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拼命,也就在那时,腰上落下了折磨他半辈子的顽疾,平日里干重活,得往腰上缠一根钢筋借力。 大女儿即将升入中学,老谢咬牙决定,送闺女到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这个地方太闭塞了,不能再让娃闭塞!”老谢谈及当年的初衷时解释。于是,他背起铺盖进城,开始了在宝鸡打工的新生活。 第一份工作是给货运部拉架子车。老谢把“红梅牌”照相机挂上脖子,随走随拍,第一次把镜头从黄土地挪开,开始对准城里打工的父老乡亲,农民工、装卸工、建筑工、拾破烂的,甚至修铁路的,他都用最好的角度定格。九十年代中期,宝鸡市搞摄影的人多了起来,走街串巷捕捉镜头的过程中,老谢也认识了不少“同道中人”。 老谢至今感念当年在宝鸡某文化单位专业稿摄影的朋友。“人家是专家,咱是业余选手。这人心肠好,也不歧视我,知道我的情况后,还隔三差五送胶卷,把他那些技术基本上手把手都教给我了”。回忆往事,老谢慨叹,当年也是通过那位老师,他才知道自己这几年拍的东西叫纪实摄影,“纪实摄影有留住历史和记录历史的价值,这一下给我把气打足了,心气儿更高咧”。 在这位老师的牵线搭桥下,老谢打入了宝鸡摄影圈子。1989年,通过朋友帮助,老谢在宝鸡文化宫办了一次小型影展,规模不大,一位老板被老谢的朴实打动,给他提供了一份影像公司暗房的工作。之后几年,他一边工作,一边琢磨如何更加精确地捕捉画面、调整光线,一有空闲,便坐车回到山村,拍摄乡下熟悉的沟沟坎坎。渐渐地,作品被越来越多的朋友认可,以前不理解他的乡亲们也态度大变,老谢第一次萌生出通过摄影改变命运的想法。此时,“红梅照相机“已陪伴他二十年,而数码相机正轰轰烈烈地占据中国摄影市场。 2000年宝鸡的一群摄影圈朋友聚会,老谢兴冲冲参加。像往常一样,他抱着陪伴自己二十年的胶片机在现场转悠,忽然,一个年轻的摄影师大吼道:“闪开,赶紧闪开!”老谢无意间挡住了这位青年的长焦距镜头,他连忙致歉,准备离开,青年又说:“都啥年代了,还玩那种破机器,扔了都没有人拾!”老谢的脸顿时涨的通红,他环顾四周,自己的“红梅牌”的确成了会场里的“老古董”。 回到家,老谢陷入一片焦虑。“拍风光,还是数码相机占优势,胶片机确实落后,要想拍出好作品,机子得跟上”,老谢犯了难,一台数码相机价格奇高无比,按他当时的收入,想都不要想。连续几个月,他愁眉不展,常常感觉自己的摄影之路快要走到头了,“可能山里的穷农民就不该有这些痴心妄想吧”,老谢做好了放下相机,回乡本分做农民的打算,就在这时,他碰到了侯登科。 2001年,侯登科已经是摄影界“名字震天响”的人物,《麦客》系列纪实摄影,甚至让他扬名海外。侯登科是宝鸡凤翔人,和老谢算是乡党,当时正好也在宝鸡工作。一次影展上,老谢找到侯登科,感叹自己的机器太过于落后,“摄影这条路估计没哈指望了”。侯登科掏出两根烟,自己吸一支,递给老谢一支,反吸一口,吐出来,说:“老哥,不要光瞅机器,咱要多瞅乡党。眼里没有乡党,再好的机器也没啥用!” 老谢顿时受到鼓舞,当即做了一个决定,他要退出摄影圈,背着相机多回乡下走动。他要老老实实地拍摄养育祖先的皇天后土,把镜头对准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 “不要彩礼,我又不是卖闺女” 2001年到2006年,这五年,老谢一门心思扑在摄影上,积攒的底片不知不觉有了上万张。2006年,老谢彻底辞掉影业公司暗房的工作,他有自己的考虑。转眼间50岁了,年龄越来越大,至今还没能在摄影上“干出点名堂”,家里条件多年来也未得到显著改善,老谢觉得对不住老婆孩子。 背上铺盖卷,回到谢家沟,老老实实种地一年,谢万清成了彻彻底底的山区贫困户。2008年,汶川大地震波及陇县,老谢家50年代建成的土坯房摇成了危房。他前前后后跑动,费劲申请到2万元补助,又从亲戚朋友处借来4万,最终盖成三间平房,“新房住上咧,拉了一河滩账”。 北京奥运会过后,宝鸡到天水的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老谢前往工地当小工挣钱还债。这一年,陇县地区的彩礼钱开始以每年2万元的增长速度飙升,按照当地风俗,老谢的两个女儿都到了出嫁年龄,只要愿意,彩礼钱能让他瞬间“脱贫致富”。腊月里,上门说亲的人络绎不绝,“拿来的见面礼堆了一桌子,我一样都没有动,最后都给人退回去了!” “退回去干啥?“我问。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吃了人家的东西就得给人把事办成,婚姻这事,看缘分,女儿有自己的想法,我不能胡掺合!“ 老谢的大女儿上学时谈了一个眉县对象。老谢见过几次,印象不错,女儿询问父亲意见,老谢说:“你俩决定,只要你愿意,我全力支持!”眉县地区的彩礼钱和陇县相比“缩水”不少,订婚当日,亲家在酒席上通过媒人敲定礼金,老谢伸出五个手指头。亲家一看,把媒人叫到一旁,面露尴尬,嘀咕几句。媒人把老谢叫出餐馆,“老哥,数字有点大,眉县行情和陇县不一样,给少一点!” “我当时想,不能再少了,再少就是作践女儿,嫁过去别人会看不起”,于是,他冲媒人道:“五千还多呀!”话语落地,媒人一跺脚,一巴掌拍到他肩膀:“老哥,你把话说清楚么,我还以为是五万。” 那日,亲家包了一万元红包,并承诺所有的嫁妆由男方置办。老谢笑了笑,无法推辞,勉强答应。临出门时,他从红包里抽出两份,一份塞给女婿,一份塞给女儿。回到家,老谢把余下的倒出来一数,还剩八百。 出嫁前一天,宝鸡的几个朋友上门贺喜。当得知老谢没收礼金,也不打算陪嫁妆后,集资拉来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他们背着我就买回来了,跟我说,老哥,咱让姑娘要嫁的体面些!“回忆起这些,老谢心存感激。 二女儿后来嫁给了同村的小伙,照老谢的说法,那家人日子过的比他还恓惶,彩礼钱自然一分没要。“我虽然穷,是个老农民,但两个亲家对我都很尊敬,我做的事硬气大方。我这辈子困死在这个山沟沟里了,孩子出去就行。村里人说老谢活该穷,我不同意,嫁女儿,又不是卖女儿,靠卖儿卖女发家致富,这是作孽!” 现如今,两个女儿都收获了各自美满幸福的家庭,老谢欣慰,只是儿子的婚事却让他常常眉头紧锁。在乡下,儿子早已成为大龄青年,最近两年,彩礼钱已疯涨到了十八万,男方家还得在城里买房买车。这些,至今还是贫困户的老谢,自然是无力办到的,“牛不敢卖,还得靠牲口种地。我想卖点底片,看给娃能贴补一些不!” ![]() 山区贫困户成了著名的山区贫困户 终于,勤勤恳恳摄影二十年后,老谢镜头下的故事通过网络第一次被国内摄影界关注。 2005年9月,友人“关中李疯子”在国内专业的摄影论坛“色影无忌”上发表帖子《估计是中国最穷的农民摄影家谢万清》,引发国内摄影圈地震。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的五年,“关中李疯子”把老谢的作品仔细扫描,挨个儿发到论坛上,每次都会引发网友大规模议论,该帖成为论坛上最活跃的帖子,至今浏览量已逾百万。 当然,作品在网络上掀起的“惊涛骇浪”,老谢自己一无所知,网络和电脑对于连短信都不会发送的他来讲,实在太过于梦幻。这期间,任凭网上如何热闹,老谢依旧在峰山村,在谢家沟,用“过时”的镜头搜寻一切美好事物。 平静的生活在2010年突然被打破。这年十月,日本爱普生公司在论坛上看到老谢作品,提出要在北京为他举办纪实摄影作品展。此时,距离他上次影展已经过去21年。听说在北京,还在长安街,老谢激动坏了,他置办了一身迷彩服,身着“戎装”,打算“接受首都群众的检阅”。主办方就影展名称征询他的想法,“我拍的都是父老乡亲,朴实一点就行。”主办方最后敲定《黄天后土·生灵》,老谢非常满意,“好,这个名字好,我们这个山沟沟土黄,地也厚,好!” 就在影展筹备阶段,平遥国际摄影节也即将开幕。爱普生公司临时给老谢无偿扫描修正了一批片子,在山西平遥先行举办《黄天后土·生灵》影展。初秋的九月,老谢身着迷彩服,风尘仆仆赶往山西。出人意料地,影展在摄影节引起巨大轰动,老谢兴奋极了,兴致勃勃地用一口纯正的西府方言,给中外朋友介绍照片上的故事。鉴于反响热烈,组委会决定将老谢的影展延长一个礼拜,老谢听闻:“不敢再耍咧,片子就留你这,我得买票回家,白露高山麦(陇县地区农谚),该种麦子咧!”就在影展最受欢迎的时候,老谢买票扑向了他的土地。 一个月后,谢万清《黄天后土·生灵》纪实摄影展继续在北京举行。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去北京,从中国西北的穷山沟到首都北京,谢万清走了整整56年。影展举办当日,来了不少人。“陇县老农民在北京长安街举办影展了”,消息传到西安,从西安传到宝鸡,又从宝鸡传到陇县,县政府一头雾水,县市领导派人专程到北京看望,记者的镜头更多了。 “坏就坏在当天的发言上!“老谢说。 影展开幕当天,几位市县领导坐在台下。老谢上台,双手攥紧话筒,哆哆嗦嗦。他深吸一口气,壮起胆子,开口即言:“我们陇县地方穷,人苦,条件差,希望各级领导多到我们那看看,帮乡亲们把路修好。”现场有人给他鼓掌,台下的领导脸开始灰了,老谢越说越来劲,“你们大领导住城里,看不到乡下,其实把你们的花销腾出一点,给农民帮助也大得很!”台下的领导起身离开,现场的掌声更热烈了。老谢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我这人性子直,到处吃亏,但到北京了,我就得替乡亲们说上几句”,老谢笑言,“我拍的都很朴实,照片上呈现的东西落后,出去到处展览,就是把陇县的垢甲(方言:污秽)搓下来给旁人看,领导自然不高兴。朋友说,我没有被封杀就算好的了。” 2011年算是老谢最风光的一年,《宝鸡日报》、《三秦都市报》、《农民日报》、《艺术摄影》、《陕西工人报》、《中国摄影报》等国内媒体纷纷对老谢进行了专题报道。这年2月,他加入陕西省老年摄影家协会,3月,加入陕西艺术摄影协会,5月,谢万清摄影艺术展在西安博物院举行。看起来,他就要“红”了。 “我是墙里开花墙外红,名气有了,贫困户更加穷了。从前是山区贫困户,现在成了著名的山区贫困户!”老谢调侃自己的境遇。 ![]() 老谢用醋冲洗照片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18 , Processed in 0.20363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