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又不得不提到Greenaway另一种擅用的类似拍摄手法——剧中剧,代表作就是《魔法圣婴》。 主要讲述皇宫贵族们坐在台下看戏,但这些贵族们经常离席,与舞台剧中的演员对话,而演员们也非常真实地互动回应着。 

贵族与神父的互动 就在观众们认为舞台剧就是真实的时候,闭幕,一个往后拉的长镜头揭示了一切,演员们一排排地在掌声中谢幕,瞬间让观众有被欺骗的感觉,真假难辨。这其实也是Greenaway常用的主题,先立下定义,再颠覆观众们对电影以及对自我的认知。 
画中画 在现在的电视中,我们常会看到画中画,简单来说就是荧幕中的荧幕,在一个大的画面中再建造一个小的画面,大小位置都可以随意调整。Greenaway就非常喜欢运用此种技术,虽然他并非第一个将此种技术用在电影中的导演,但却是第一个在电影中大量运用此种技术的人。 



它能够用一种平行的视角展现不同时空但相关的事件,不仅打破了常规的平行蒙太奇剪辑手法,还颠覆了电影长久以来单一的叙述时间线、故事线的形式。 例如在由邬君梅、Ewan McGreger主演的《枕边书》,其中就用画中画来展示10世纪的清少纳言与20世纪的清原诺子相互呼应的命运,而这种拍摄手法的运用所要达到的目的依然是为了突显荧幕、导演的存在。 

彻底颠覆 不过要提到真正的颠覆传统,Greenaway在《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可谓是将所有实验性玩了个遍。长镜头拼接、分屏广角蒙太奇,特别是开场的那一段神剪辑,加上各种炫目的运镜手法,彻底将此部电影推上神作宝座了。 




炫目的分屏真的太赞! Peter Greenaway是激进的、反叛的,他这一生饱受争议,可同时他也是实验电影的先行者,我们并不能否认他为电影史带来的宝贵价值与意义。正如李安坚持120帧一样,Peter Greenaway也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无从得知这些技术是否代表着未来,但至少有人正在开拓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