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子照片的评选都不会是看手机,这样组图怎么抢评委的眼球? 摄影是观看之道。按理说摄影人的视觉观、画面感都是比较好的,但我真不明白,在组图拼画面的时候,有的人怎么就会做出好些奇葩的长条页面,难道真的以为电子照片的评选是看手机?实在令人费解。 大家都知道,摄影有画幅之分,就算是手机摄影,手机拍摄的照片画幅也有4:3、16:9等不同比例的画幅。 摄影数码化之后,真正做照片出来观看的人少了,大家都是用屏幕去看照片。用电脑屏幕看照片,一般都是用横幅满屏、左右翻页去观看,因此使用4:3、3:2格式的横画幅照片,由于画面基本上充满屏幕,所以10x8英寸的8R照片尺寸是最适宜翻看的。后来随着手机摄影的发展,大家也习惯了在手机屏幕上浏览照片,但与电脑读图相比,手机读图是呈竖幅页面、做上下翻页来展现的,因此满屏画面也就由横幅转为了竖幅,一些手机接图也就变成了竖幅排列的长条。 但,一个专业规格如此之高的堂堂“省展”,怎么可能是用手机阅图的方式去评选呢?把组图做成长条,确实与众不同,也可能会因此抢到评委的眼球,但画面就这么大——其实是太小了!你让评委看什么?形式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啊! 评选也是一项体力活,当然更考评委的眼力和视力。评委要在两个半天的时间里从几千件照片中挑选出“合眼缘”的作品,靠什么?是态度与耐心,但一定是从看到的画面,筛选作品。 画面,你提供什么样的画面,就决定了你的入围几率。当然,确实也有几件这样的作品在初选入围了,这实在要好好感谢你的作品遇到兢业与认真的评委。 《窗画》组照_173095_1_纪录摄影类(上图为电脑屏幕满屏截图) 《水墨 水鸭》组图_173300_1_纪录摄影类(上图为电脑屏幕满屏截图) 俗尘渺渺_163725_1_纪录摄影类(上图为电脑屏幕满屏截图) 雪国_161290_1_艺术摄影类(上图为电脑屏幕满屏截图) 最后一课_168395_1_艺术摄影类(上图为电脑屏幕满屏截图) 七彩香山湖_166382_1_艺术摄影类(上图为电脑屏幕满屏截图) 四、留白太多!为什么不把组照作品的画面撑大一些呢? 第28届“省展”在征稿细则中要求各类别中组照作品拼合成单张形式投稿,同时还附上了组照作品拼合成单张的样例,连文字的字体用宋体及字体大小用小三号或者Photoshop文字选择16点的细节都予以了指示说明,但许多人依然“蒙查查”。本来应该把组照作品的画面尽量撑大,让评委看到更清楚,而你却偏要做些不知所谓的大面积留白,也不知道凭的是什么感觉,实在无法认同。 如此疏疏落落,或者图文版面错位倒置,本来还不算差的作品,变得不起眼了,那怎么能得到评委的青睐呢? 越音润物_165347_1_艺术摄影类 光明的使者_167533_1_艺术摄影类 漳溪捕鱼节_166509_1_纪录摄影类 直播间_160813_1_纪录摄影类 五、单张还是组照?怎么编辑组照? 第28届“省展”明确作品题材、体裁不限,彩色、黑白照片均可,可投单张也可选择组照。 当今摄影,光是单幅照片,很难表述比较完整的事项,显得单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摄影组照,通过项目策划,做成专题或系列的摄影组照去做尽量全面的表达……但许多摄影人,特别是业余摄影人对组照、专题、系列摄影的概念依然不甚明了,不知道组照该怎么去“组”——编辑?纪录类的组照,有不少就是没有章法的画面堆砌;而在艺术类投稿中,有许多干脆就不“组”了,直接将系列作品各自命名做单张进行“大包围”的投稿……本来参赛就是进行一场博弈,广种博收未尝不是一种方法,但如果这些单张做成组照,是否更加有说服力?更能显现摄影者的实力?并在进入的终评获得加分呢?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广大摄影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向,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时代发展,树立大美情怀,强化精品意识,表现广东主题,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主题、体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风采的精品力作,积极参加第28届“省展”投稿,本来是希望通过“省展”这个平台出作品,展现摄影人的努力作为,但如果仅是因为缺乏一些参赛投稿经验,而与“省展”失之交臂,就令人扼腕叹息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不断进步。衷心希望所有摄影人,能够有则改之,从中得到收益,在以后的“省展”等摄影比赛中获得佳绩。 (文中所有照片均为本届省展投稿作品,仅因存在列举的问题而被引作图例,议事不对人,故不署名,敬请见谅。)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2 23:45 , Processed in 0.10942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