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维: 忏悔与反思 必须是摄影的一部分

2014-11-27 08:59| 发布者:cpnoz| 查看:1678| 评论:0|来自:深圳晚报

摘要:记者 苏静 批判家首先是理想主义者,摄影师邓维所做的事情,是这个判断的践行者。他是中国新闻史上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专栏的摄影记者,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创立“邓维摄影”、“邓维广角”专栏;他也是中国摄影界第一个 ...

记者 苏静

批判家首先是理想主义者,摄影师邓维所做的事情,是这个判断的践行者。他是中国新闻史上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专栏的摄影记者,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创立“邓维摄影”、“邓维广角”专栏;他也是中国摄影界第一个在学术上发出“向我开炮”的摄影家,曾进行个人摄影展“失误与遗憾”,并出版同名著作。

邓维爱烈酒、烈烟、烈茶,自称对这三样,爱得不可救药,浓烈的个人嗜好和性格里的刚烈、直接、热情、率性相系。1983年,在《经济日报》(前身为《中国财贸报》)做了3年文字记者的他,突然转行做摄影,并很快有作品在全国新闻摄影评选中获奖得到认可。邓维说,那时接触到思想新潮的“四月影会”,受王苗等摄影家的影响和启发,对影像表达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记得那时候王文澜也是刚刚入行的新人,大家志向一致,上世纪80年代改革气氛很浓,有追求的年轻记者都想着说真话、记录一些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东西,而摄影在当时比文字更有可能表达心里的东西,至少在公开媒体上。

当他拿起相机表达时确实如此,用黑白胶片尽可能讲述时代色彩。1988年2月,肯德基首次进入中国,在天安门广场西南侧开了首家店,美国洋快餐进入红色中国象征之地,邓维意识到里面有文章可以做。反复琢磨这个新闻会出现哪些画面,哪个画面会更形象。他想反映人们对这个新鲜事物的不同看法,脑子里想很多,拍下的照片也很多,到发稿时选了两张,一张是穿中山装的男子领着小孩在门口张望,另一张是西方游客轻松自在走出来。

“事后想起,我都替自己累,直观、真实、信息到位就够了,用不着给照片平添负荷,否则就走文件式套路了。越想涵盖更多,越容易节外生枝。”他说。

敢于总结反思,提供言之有物的批判,是邓维为业内称道的重要原因。2005年,他进行了名为《失误与遗憾——我拍摄的30个新闻瞬间》的影展,拿自己的作品开刀,反思新闻判断、瞬间把握、技术准备甚至图片说明上导致的呈现不完美。很多摄影朋友发现,他质量、知名度都不错的《小保姆的心事》、《言犹未尽》等作品也在其中。邓维说应当拍好却没有拍好,就是失误。

“并不是我比别人高明到哪里去,进了行当,不希望它坏,没有人说自己的片子不好,我就拿我当靶子。”邓维多年担任国内重大摄影赛事的评委,令他遗憾的是,中国新闻摄影从一开始到现在,不反思的错误一直在重复,摄影圈成为名利场,很多人为所谓宣传效果、为了得奖而摆拍,曾取得业内共识的真实、言之有物等似乎在变淡。

邓维的朋友们说,他有洁癖,容不得环境的失序紊乱。于他,或许只是与维特根斯坦所推崇的观点一致:“忏悔必须成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我从没有一半以上成功地表达我想表达的事物,实际上还没有一半,只有十分之一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 18:51 , Processed in 0.0195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