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广东人艺术消费新起点 ——从一场影像作品拍卖沙龙说起

2017-7-23 13:12| 发布者:zhcvl| 查看:17006| 评论:0

摘要:7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展在南方报业289艺术园区开幕,特别的是,现场举办了一场作品拍卖会,观众竞相举牌,拍卖的20张摄影作品成交率达到50%,听说这是岭南影像艺术市场的头一遭。以舍得吃出名的广东人开始青 ...
7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展在南方报业289艺术园区开幕,特别的是,现场举办了一场作品拍卖会,观众竞相举牌,拍卖的20张摄影作品成交率达到50%,听说这是岭南影像艺术市场的头一遭。以舍得吃出名的广东人开始青睐艺术品了吗?这是个什么样的摄影展呢?这些作品长什么样子呢?这个事情背后有什么意义呢?莫非这是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市民消费观向文化艺术的转进?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这次展览和拍卖活动的几位主角:
一  对本次展览艺术家赵一灯的访谈:
记者:您的一灯境•相 影像艺术展日前开幕,拍卖会上观众竞相举牌,成交了不少作品,能说说大概的情况吗?
一灯:这次在暴雨中直接在影展开幕时大胆尝试影像艺术作品收藏探索,展品拍卖会成交率达百分之五十,策展人拍卖师、行内专家等认为已成为岭南影像市场创举,具有划时代意义,出乎意料,之前研讨嘉宾和一灯本人皆知岭南影像市场尚未发育,与京沪不可比、更遑论欧美。我是抱着无底线试验品的心态答应在影展同时做一个拍卖会的,之前广东没试过,风险很大,我的作品以前也只在画廊这样的一级市场销售,拍卖属于二级市场,纯市场艺术影像这一块广东没试过。非常感激参与者对一灯作品的认可,我这个小白鼠没白当,印象中会吃的广东,也开始接受影像艺术消费,实乃幸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豁出去,包括艺术家和竞购作品的藏家。感谢参与这次活动的朋友们,尤其是参与竞拍作品的观众和藏家,他们的举动开启了岭南影像收藏市场的先河。
记者:都知道您以拍摄肖像著称,可是您的风景作品为什么也会这么火呢?观众的认可必定是作品跟他们有共鸣,您的作品跟观众有哪些共鸣点呢?
一灯:我是学中文出身的,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创作当中不知不觉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哲学观点、文学思维和艺术手法,风景部分的创作契合了一些传统文人画的风格。
我的士境系列风景作品,我自己称为“墨客摄影”,也可以说是文人风景摄影,无论是花鸟或山水,跟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思想或许有某种传承,例如传统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法则,也都是我创作中追求和探索的东西。
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我在风景摄影创作当中,基本也属于主观主义思想,不追求客观忠实记录,重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常常将自我予以外化,例如我拍摄的《港岛本色图》、《布达拉宫》、《巴黎印象》、《梵蒂冈》、《罗马印象》、《洱海听柳图》,充满诸如王维的“画乃吾自画”的文人画思想。像《相忘江湖图》那张直接拍的就是庄子的一句哲理名言。
从形式上,甚至某些画面暗合于某些传统文人画,比如拍摄《山居图》时想到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从《樱花图》想到《绣眼图》,从《雀报图》想到《柳鸦芦雁图》等。
中国传统文人画所追求的情怀千古以来在中国老百姓当中颇受喜爱,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了,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而传统艺术精神重新被大众所重视。我想这可能是我这些文人风景摄影被大家接受的原因。

二  对一灯境•相 摄影展策展人兼拍卖师黎明的访谈:
记者:您是这场展览的拍卖活动策划者,听说您原来就是专业的拍卖师,也是摄影家。依照您的职业经验,能否谈谈这个事件的专业观点?
黎明:
作为此次一灯影像艺术作品展(我以为用“一灯影像”作品市场化探索展,更能准确定位这次展览)的策展人兼拍卖师,从策划运作到展出落锤拍卖结束,提在嗓子眼儿的那颗心终于落下了。这不是因为策布展繁琐亦不是拍卖的怯场,而源自我和一灯兄(赵卫民)以“自寻烦恼”的方式要在广州挑战一下影像收藏市场的结果。记得十几年前,一灯兄曾经约我(以艺术品拍卖师的身份)就摄影作品市场化写过一篇稿子,所述观点大致将摄影作品的市场归为三个层面;大众消费的图片装饰市场、图片库(媒体)市场和影像收藏市场。不曾想多年后我俩居然要自己去实验试水。一灯的作品虽然具备艺术收藏的特征,但对于岭南艺术品收藏市场来说,摄影作品完全是一个新种类,勿以为广东处处开先河,且不要忘记广东人的最大特点是务实,当京沪影像收藏正在日见蓬勃之时,岭南大地却异常的平静,尽管此前曾有不少慈善性的影像拍卖(本人实操的就有广东摄影界抗非典影像作品拍卖、捐助云南希望小学拍卖、捐助汶川地震拍卖以及陈锦波摄影作品慈善拍卖),但真正意义上纯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影像拍卖还是第一次,市场的认知与藏家的认可着实令我不安,因为如同油画作品收藏在广东远不如传统字画收藏的认可一样,如此之举难免有“灭顶之灾”。好在一灯兄以“壮士断腕”的意志和甘当“小白鼠”的决心,令我决定“背水一战”。然而,市场就是市场。正如开幕仪式嘉宾论坛上颜长江老师所言:岭南影像收藏市场今天的平静,其实正是抄底的绝佳机会。拍卖的最后结果出乎预料,成交率超50%,极大透露出收藏市场对艺术影像(相对于老照片)的认可,不由得让我想起2008年在台湾关注到的亚州影像作品收藏拍卖排名(价格最高、拍卖次数最多)的作品均为当代摄影作品。严格的说,从程序上此次拍卖还不是完全地商业拍卖,还是带有沙龙性质的,但它所带来的市场信息或者说透露出的市场潜力是十分振奋人心的。我相信,倘若切实挖掘岭南影像资源,准确定位市场,耐心细致地培育市场和细化一、二级市场的运作,岭南影像收藏市场的前景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由此可见,“一灯影像艺术作品收藏展”的成功,远不止影像收藏拍卖的成功,其意义应在唤醒岭南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影像作品早日入市,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实践。

记者:拍卖收藏的影像艺术作品,与普通的装饰照片有哪些不同特征?
黎明:首先,就被收藏作品的艺术家和收藏家来说,他们是小众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群体人少,更是因为在收藏与被收藏之间他们的主观意识存在着某种可能,这当然包括是否能引起共鸣或者是理解。这种对应群体间的主观意识已经极大地区别于一般装饰性影像消费的关键,这里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影像收藏品在制作技术指标上也不同于其他普通装饰图片(当然这里不包括历史老照片),因为适合于收藏的影像是按照艺术品而非印刷消费品标准制作的,这其中对制作用材料,譬如;影像载体材料(我说的是用于放大或者喷绘的),装裱材料,甚至制作工艺流程(机器、手工、药水颜料等)都有严格要求,而且要明确规定对收藏者给予告知。最后因为影像收藏的可复制性,还要求版数的限量等。所以,由此可见,这些收藏级别的影像作品自身特点决定了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
显然一灯的作品在艺术层面和思想层面具备了影像收藏的价值和特征。另外从市场角度讲,这批作品每幅都做了全球限量,带有版次,规定的版数卖完就不会再有了,以及原作签名,专业收藏级制作和装裱(这次用的宣纸和丝绢材质,进口柚木相框),并附有收藏证书,这些都是艺术品市场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装饰画不同,每幅作品具有身份和不确定尺度的升值空间。

三  关于岭南影像艺术品市场的发育及艺术家的自觉
专家对话摘要: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古人有句话,诗言志、歌咏言,看了赵卫民的作品我们发现,摄影是可以表达情怀、传达思想的,帮助我们感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精神气质,发现自然景观的美感和震撼。
*当代艺术家区志航:带有拍卖这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在岭南印象中属于第一次。今天我们希望先点燃起大众市场的收藏,希望通过媒体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影像收藏。
*著名摄影家颜长江:摄影收藏不容易,尤其是在广东,目前一些摄影收藏基本上是在上海、北京发生的,很少在广州。相对于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收藏现在是抄底的时候。
*广州美院教育学院院长刘三健:造就影像收藏市场要靠好的摄影师、还有有实力有文化的企业家,关注和培养,促进良性发展。要做一些开拓性和普及性的工作,让这个市场孕育起来。
*著名纪实摄影家安哥:欧美那边对于摄影文化非常重视,中国自己的东西人家比我们还了解,有次展览沙飞的作品,美国人说不用翻译,哪张是原作我们都知道,我们做过一个中国人本的展览,被几个国家借展。但国内市场对摄影作品重视不够。
*著名摄影家许培武:大多数人不太清楚,收藏分一级市场(指画廊)、二级市场(拍卖),作品讲究版次,材质、尺寸、定价,都是严谨的事情,不同于随便买个装饰画。
*广东省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刘远:摄影作品的市场价值长久被忽视,一些优秀摄影师创作了不少好的作品,关键是要有人识货,另外不少摄影家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21:05 , Processed in 0.07392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