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周梅生:当思想平庸时,相机也无奈(一)

2018-2-24 10:24| 发布者:cpnoz| 查看:1107| 评论:0|来自:全球摄影网 

摘要:提起摄影家周梅生,很多人会联想到他广泛的爱好,书法、绘画、美术、摄影他都有涉猎,此外他还做过摄影记者、美术编辑、学术专栏主持,又兼做艺术评论、音乐策划人、艺术院校客座教授等。他从事摄影40余年,擅长人文 ...

提起摄影家周梅生,很多人会联想到他广泛的爱好,书法、绘画、美术、摄影他都有涉猎,此外他还做过摄影记者、美术编辑、学术专栏主持,又兼做艺术评论、音乐策划人、艺术院校客座教授等。他从事摄影40余年,擅长人文、地理、建筑、风光等专题,对中国摄影在文化深度层面上进行了有益的拓展。

近年来,他以“建立一个概念,完成一个体系,寻找一种方法”为学理基础,以“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为评判准则,在“世界遗产影像学”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在摘得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摄影类荣誉后,他讲述了他40余年研习文化与摄影的背景故事与不解之缘。

故宫,保和殿.jpg

故宫,保和殿

记者:您被人们熟知是由于风光摄影、商业摄影,后来您转而进行了文化专题的拍摄,是出于什么原因?

周梅生:在文化专题摄影之前我还拍过新闻摄影、商业摄影。那时候天性使然,对于大自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特别钟情于拍摄自然风光,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凭借九寨沟题材的作品在国际影展中崭露头角。按照摄影界约定俗成的惯例,大家把我归类为风光摄影师。那时候对于美的追求还仅仅是形式上的表现,而不是内涵的挖掘和精神的升华。无法突破自我,不能进入摄影更深刻的层面。去了几十次黄山,总是日出日落、阴晴雨雪,没有灵魂的触动。当时一位评论家对我黄山摄影作品的评价“山沉默,我也无语”,说的非常到位,那时我非常苦闷,虽然与大自然心心相通,却没有精深的表达方式,以致无语。那是1994年,我走到了一个主观感受和客观表达相互矛盾的节点。

故宫,丹陛.jpg

故宫,丹陛

我决定暂时把摄影放下,不再参与中国摄影界的活动,不再关注中国的摄影媒体,不是抵制,而是怕在当时的摄影环境中受到“惯性影响”而失去独立的判断能力。采取了类似于佛教中“闭关”的自省修行方式,闭门读书,这段时间我很少再拍照片,但我看照片,看亚当斯、萨尔加多、尤金·史密斯、荒木经惟等国外摄影大师的作品。而且是看原版作品,这是一种原生态的体验。另外,利用出国机会,我还会到某些摄影家拍摄照片的地方实地感受一下,虽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可能原来那张照片的画面也已经不在,但是气场还在,当你身处那样一个环境中,仍然会有很多与看照片不同的感受,脚踏实地,才能感受到那些照片的分量,对摄影家有更多更深的认识。这样的学习,让我不再满足照片如何拍摄,而是理解摄影家如何思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这期间我还以制作人的身份做了3年音乐,体验不同的艺术手段在表达思想时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和方法。摄影具象,音乐抽象,在比较中得到启发,比较是非常残酷而有效的手段。

故宫,金水河.jpg

故宫,金水河

因为做世界遗产这样的大专题,我去过七大洲的56个国家,考察和拍摄了世界上重要的文化类型和自然区域,特别关注世界上其他国家摄影的状态、现象,摄影人的思想趋势,公众的影像价值判断。专题摄影无论在国内外都已经成为摄影表达的成熟形式,使得影像的力量更加强大。个人的价值取向、学术背景、性格兴趣以及中国的影像环境,都是我进行文化专题拍摄的重要原因。

记者:您是怎样确立了拍摄中国皇家建筑这样的主题的?

周梅生:从上世纪80年代我对九寨沟、黄山、张家界等单纯风光题材的拍摄,到后来对于长城、敦煌、皖南古民居、丽江古城这样一些人文景观的系统影像表达,完成了许多各自独立的摄影专题。回顾我以前拍的照片,经过题材类型的梳理,我意识到这些专题都在世界遗产的范围之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72年开始对全世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举行梳理考察研究,确定了《世界遗产名录》,这个题材本身已经具有无可辩驳的重要价值,摄影人只要去把它完成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故宫,灵龟.jpg

故宫,灵龟

世界遗产涵盖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种类型,后来又增加了文化景观(即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特别关注的是文化遗产,建筑在其中占了绝大多数,以我自己的经历、兴趣和知识储备,对中国皇家文化了解更多。还有个便利条件是我生活在北京,地理方位上更加方便一些,当时已经拍了20多年北京故宫,对故宫的建筑结构、文化内涵、拍摄时的光线机位、气象物候等等,早已了如指掌。从皇家文化概念出发,这个体系包括皇家宫殿、皇家陵寝、皇家园林,皇家寺庙、皇家军事建筑等五大类建筑。有了概念象征、结构对应、功能体现的认知体系,中国的皇家建筑在世界文化遗产里的位置和影像学上的表现精准博大。不懂历史何以写出史诗?再大的才气也只能是个人情感的吟风弄月。年轻的时候我什么都喜欢玩,什么都想尝试,凭着本性去做事,因此拍摄的照片仅仅是赏心悦目而已,没有深刻的思考。后来终于觉得自己要拿摄影去做点事了,发现我拍的很多名山胜水都是世界遗产,就把这部分提炼出来做成体系。对这些世界遗产和中国预备向联合国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进行分类整理,探讨学理基础,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分类方法中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开始系统地、有计划地拍摄世界遗产这个大专题,进而探索建立“世界遗产影像学”的可能,以学者的思维对影像做出新的解释。一个摄影家非常重要的条件是独立的人格精神,人格精神决定了影像的品味格调和价值观。这是联合国集结了全世界几千个专家,历时50多年的研究所确认的人类共同财富,我要做的是尽量把它的物质属性和文化内涵以及理解感悟用摄影表现出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01:17 , Processed in 0.06999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