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你可以看见自己
1979年左右,经历了石油危机的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彼时,纽约曼哈顿下城的soho区到处都是厂房,政府鼓励艺术家搬进去,那之后,soho区经历了蓬勃的发展。 李小镜就在那时在soho区附近买了房子,“那时候的soho区很可爱,画廊的总数,超过了整个欧洲。周末要去看画,去两个大楼就够了”。 《夜生活》系列 2001 纽约不仅给了李小镜艺术养份的持续滋养,而且,还让他尽快调试到适合自己的路上。“纽约这个地方,最可取的是,你可以看到你自己。比如,你的东西永远都可以得到最直接露骨的批评。我把作品拿去画廊,有人就会说:‘这是什么!’,而有人根本不屑,有人觉得太华丽了,他们都会直接跟你讲”。 《十二生肖》之前,李小镜陆续拍过十多年的人文摄影项目,他在中国大陆拍过运河,在纽约拍过三年的街头流浪者,但那些都不适合纽约的画廊的胃口。 《夜生活》系列 2001 OK Harris画廊虽拒绝过李小镜的街头流浪汉作品,但是,却也破格把《十二生肖》硬塞进了画廊的展览行程。成立于1969年的OK Harris画廊是李小镜的福地,老板埃文·卡普(Ivan C. Karp) 是发掘了安迪·沃霍尔的人,同时,他还培养了在波普艺术界大放异彩的罗伊·里奇特斯坦和罗伯特·劳森伯格等人。 李小镜听过一个关于Ivan的故事后,就开始锲而不舍地走进OKHarris画廊。马里兰州艺术学院的艺术系主任想要跟OK Harris画廊合作展览一些美国黑人当代艺术家的作品,Ivan的回答是:我只知道好的艺术家和不好的艺术家,不知道黑人艺术家。 “Ivan有一种很开放的心态。”即使是在纽约,肤色仍旧是一种文化潜规则。作为亚洲人,李小镜在选择画廊时,不仅考虑到对方的艺术眼光,还有胸襟。 《十二生肖》让李小镜一夕成名。两个礼拜后,美国摄影杂志采访了他,那期杂志的主题是:未来的摄影。之后,欧洲的画廊也纷纷来找他。 “纽约就像一个大窗口,如果你有东西,全世界都会看到”。 1995年,李小镜创作了《缘》,一个长了多个乳房的裸体女性。“但Ivan不给我展,他的助理私下给我讲,你不要失望,Ivan是不展摄影人体的,他是基督徒”。 《源》系列 1997 李小镜个性中不服气的那一面其实很强,特别是在受到挑战的时候。“我想,好,你不展人体⋯⋯我就做了《源》”。《源》是关于人类进化史的动画视觉影像,通过这个作品,李小镜完成了个人主题、风格的一次大转型。Ivan是可以被作品屈服的,他最后展出了《源》中的人体。 《源》系列 1997 纽约是推动李小镜继续向前的巨大力量,“这个地方让我不会自大”。 世界上最优秀的人都在纽约云集,李小镜还住在soho区的时候,“我们家隔壁是纽约很有名的心理学家,纽约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报上都会登他怎么讲。对面是一个有名的法律学家,楼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时装设计师,楼下是一个百老汇的作曲家。有次我跟我太太出去吃饭,旁边坐的就是列侬夫妇。纽约就是这么藏龙卧虎,没有人会骄傲。它反而会敦促你进步,最怕是不会进步”。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8 , Processed in 0.13190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