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怎样策划一个摄影项目?(上)

2018-4-9 15:58| 发布者: cpnoz| 查看: 3048| 评论: 0|原作者: 李楠|来自: 李楠工作室

摘要: 有一句话叫“凡事谋定而后动”,这个“谋”指的就是谋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策划”。在一个“不传播,无价值”的时代,有效的传播必然基于专业的策划。而一个摄影专题、一个摄影项目,乃至以数个项目构成的“摄影工 ...
试举两例:



ISEE摄影大师工作坊2014年完成的《万岁·万宁》项目,由9组专题组成。这9组专题是一个辐射状结构:以百岁老人为中心,其它专题由内向外、线性延展,形成一环套一环的同心圆。


它们是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百岁老人(核心:世界长寿之乡万宁)→百年好合(百岁老人中的一对典型,由面到点)→家在桃源(百岁老人的生活环境:万宁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成为长寿之乡的客观原因)→山神(万宁人对家乡环境的热爱与维护:成为长寿之乡的主观原因)→静行观止(进一步展示万宁的宁静之美)→花王与他的国(美丽景观背后的人格精神之美)→杯底的秘密(万宁的咖啡文化:闲适的生活方式)→行海记(雄壮的另一面,万宁人的刚柔并济)→候鸟(吸引大量外地人定居万宁)。


正是基于逻辑链条的建立,策划者才能在拍摄之前就将9组专题清晰梳理,同时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是这样9组专题来反映万宁这座城市?


ISEE摄影大师工作坊2016年完成的《大沥·创新》,同样是一个城市项目,共10组专题,但采取了完全不同的逻辑结构。它不是从一个核心向外辐射,而是将10组专题分为六个篇章,每一章由两个专题构成,两两相对,虚实相生,以“平行+递进”的结构,演绎大沥的人文风情。

第一章:以岭南特有的“醒狮”作为大沥的精神象征,《舞狮少年》是厚重的人物写实,《狮情画意》则是飘逸的符号抽象。

第二章,由精神象征过渡到文化源渊。大沥的宗族文化既是历史传统,也是现代纽带。如果说《根脉》是血脉宗亲的内在,《宗祠》则是它的外观。


第三章,从文化到生活,《风水塘》是大沥人生活百态的“里子”,《新民居》则是生活百态的“面子”,里外结合,大沥人的衣食住行历历在目,真实生动。



第四章,如大河分流又双线合并,典型个案《大沥人家》,展示了传统生活和现代生活在大沥可以水乳交融,毫不违和。两个人家日常生活各有天地,最终,却在祠堂里交集相聚。这,正是大沥令人惊讶与令人感佩之处。



第五章,内容上,由人到物;结构上,一条大河又分成了两条支流:《矩阵》与《物语》表现的都是大沥的物态景观,前者是宏观全景,后者是微观细节。



第六章,《摄影的故国》,从“中国相机之父”邹伯奇先生的遗踪出发,抚昔思今,与醒狮文化的源远流长遥相呼应,为历史与现实同样精彩的大沥点题作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3 , Processed in 0.08817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