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雪落无声:王玉文的自觉与自省

2018-5-7 15:48| 发布者: cpnoz| 查看: 4355| 评论: 0|原作者: 李楠|来自: 李楠工作室

摘要: 应约为《中国摄影》杂志5月号“生活的半径:王玉文摄影40年”专题所作评论。兼论纪实摄影。远山隐隐,白雪皑皑,一株参天枯树虬枝盘曲。萧瑟寥远的背景前,竟然是一群喜悦祥和的主角:他们神色轻松,面带笑意,相望 ...
题材方式、人品态度,这些并非不重要,但是仅仅据此评价,却是将摄影家与摄影同时低估了。它们不足以回答这样一些重要的问题:一位摄影家为何不可取代?摄影最本质的力量又是什么?



曾经高蹈的纪实摄影,如果真的在今天面临某种困境,原因之一是它本身制造着局限:纪实摄影受益于时代,也受制于时代。它过于强调了“拍什么”和“怎么拍”。这在某一个历史阶段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这个重要意义,来自于对上一个历史阶段的谬误进行清算的结果。而在视觉传播已成为生活方式的今天,重点已经发生了变化:拍什么不重要,怎么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拍成了什么。


不是材料和方式决定结果,而是根据结果决定材料和方式。这就是今天的观看法则。


至于“真实”:在一个真实与虚假一线之隔、不断翻转的时代,我们在摄影里呈现的,与其说是真实,不如说是我们对真实的理解。这种认识,或许更有利于我们把握真实、接近真相。


所以,王玉文意识到,他曾经贡献了经典的工人形象,但如果他只是执着于这种“经典”,那么,他将在未来的岁月中体会巨大的缺憾。某种意义上,工人、农民都是阶级身份的代表,国家意志的体现,无论他们被刻意塑造成哪一种形象,只要这个形象成为一种固定不变的符号,那么,就意味着人为的扁平化与片面化。这或许是更大程度的干涉与摆布。


摄影本身不会产生问题,产生问题的是拍摄照片和观看照片的人纪实摄影的局限同样来自于人。王玉文以深厚的经验敏锐地感觉到了纪实摄影面临的局限。作为一个具有开阔视野的摄影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突破,尽管他已获得巨大成功。


拍了一辈子普通劳动者,王玉文深知:工业摄影决不是“机器+人”,见证历史也不是“新旧对照”,无论拍得多么“自然生动”。照片永远是一个表象,摄影却要深不见底。所以王玉文的改变,不是为变而变,而是一位怀有赤子之心的摄影家为他所热爱的土地与人们奉上的最为真挚的心曲——他深深地了解他们,也深深地理解他们。


他要确保,每一个从自己的照片里看到他们的人,同样拥有这份了解与理解。


从自觉到自省,王玉文是值得尊敬与珍惜的摄影家。尽管照片里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去,但每一张照片都面向未来。


在未来白雪皑皑的日子里,王玉文依然会一次又一次出发。雪落无声,摄影家亦无声他只是默默地自己对人间歌哭欢笑、百转千回的守望与思索埋藏在一幅又一幅无声的照片里。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3 11:17 , Processed in 0.177477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