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第七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入围项目(2)速览

2019-12-26 09:28| 发布者:cphoto| 查看:1644| 评论:0|来自:澎湃新闻

摘要:第七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入围项目(2)有:张晓武《乡村系列之乡村学校》、王晴《异乡·故乡——新疆伊犁俄罗斯族人迁徙历程及血统演变》、吴浩《十一家——以扶贫搬迁为中心的苗寨影像考察》、方云峰《苏撒坡的密枝 ...


杨文彬《大盛世》
▌摄影师简介
摄影师,1996年12月出生于山东济宁,2019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本科学位,现常驻北京。主要作品有《大盛世》《大学社会》等。
 
《大盛世》是针对集群式消费场域在中国当代社会扩张现状的拍摄项目。自2014年万达广场在三线城市的开业现场出发,以游走式的工作方式,截取被消费主义的灯光照亮的人群和景观。
 
《大学社会》从微观权力的组织形式切入,综合形式表现了中国大学内以学生会为代表的学生组织群像。在项目传播后期,全国学生会联合会通过人民日报发布了《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的倡议。
 
在杨文彬目前的影像实践中吗,《大学社会》曾获2017年映·纪实影像奖摄影师大奖;《大盛世》曾获第五届丽水摄影节新人资助奖,并参展PSA青策计划;曾入围第八届三影堂摄影奖;2016年受网易委托创作《欢愉之镜》展览于连州摄影年展,并获得2017年Abigail Cohen纪实摄影基金奖提名、2018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提名。作品可见于《中国新闻周刊》《财新周刊》《中国摄影家》《海峡摄影》、腾讯谷雨、网易看客、China File、Sixth tone等媒体杂志。
 
在目前的影视剧实践中,杨文彬曾参与多部影视剧制作。2018年作为摄影师与导演助理参与了纪录片导演王久良的《四象八方》;同年,作为摄影指导参与制作的《June》入围了34届柏林短片电影节中国新生代单元。2019年,杨文彬受委托创作了盛志民导演《冲撞》中与剧情相呼应的的图片幻灯片部分,它将与电影一起在2020年面世。
▌主题阐述
大牌、排队、限量、饥饿营销……超级资本带着诸多商品符号空降,刺激着本土市民的消费。而另一方面,它也刺激着权力主体的欲望。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政策要求下,在“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摇滚之乡石家庄,城市规划部门拆掉商场后街两旁的小杂货店,铺设出比马路还宽的人行道。在开业当天,这条人行道无比荒凉,周围居民和摆摊小贩都去商业广场上围观了本地传媒院校学生的演出——那些临时组建的乐队,演出一晚上的酬劳是300元/人。
 
临时组建的不仅是乐队,还有他们携带到三线城市的诸多品牌本身,以及墙面的漆皮、店铺的数量、餐馆的气味。超级商场携带许多貌似大牌的商品在长治等地开业——这些是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三线城市。通过“天眼查”发现,这些大牌背后的公司都是最近两年临时注册的。菏泽市一座新的商业地产在开业时,房产的漆皮有部分残缺,像是在掉落。从一封内部员工的爆料信中可以得知,东北某城市新开第二座连锁超级商场时,为了降低空铺率,物业对许多餐饮店停电一周来施加开新店的压力。因此,一些新店在第一天漏水、串味——这是三个二十四小时加班装修的结果,而官方称其为“万达速度”。
 
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把在全国各地开设的超级商场视为救命稻草,他们正用最后的气力拼命抓住。我在大庆市的老城区拍摄时,开车穿过了一个挂着“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人行天桥,转弯便遭遇了因客流量过多而进行的临时交通管制。“原本以为这里已经是座空城,结果我错了”,在新商场的开业当天,一位曾做过美容师、涂着烟熏妆的待业女生拿着从广场领取的荧光棒跟我说。只要能让老城看起来有新机,“垂直管理”、收缴率和空铺率这些概念对她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不重要。
 
在一次互联网转型论坛中,某商业房地产的老板说:“2020年,保守估计我的1000座广场会有60亿人次客流量。”《大盛世》拍摄的这些被五光十色的灯光照亮的群像,便是试图把这60亿人次还原为具体的面孔。2014 济宁

2014 济宁

2019 石家庄

2019 石家庄

2018 菏泽

2018 菏泽

德戈金夫《新草原照相馆》
▌摄影师简介
2018年7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专业影视照明设计方向,获文学学士学位
2015年3月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研究科影像艺术专业图片摄影方向,获艺术学硕士学位
2015年6月荣获第一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青年摄影师资助奖
2015年11月受聘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客座讲师,主讲《大画幅摄影与黑白暗房》
2016年8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2016年11月受聘中央民族大学图像研究所客座讲师,主讲《人类学影像》
2017年4月荣获第一届映·纪实影像奖
2017年8月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中青年人才库
2017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艺术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民族志摄影与影像人类学
2017年10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摄影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青年传承人培养项目
2018年10月荣获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金收藏奖
▌主题阐述
我妈妈是出生在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的巴尔虎蒙古人,我在北京长大,但常随她回老家过年,因为姥姥在那里,还有许多亲戚,他们有些在镇上工作,有些仍在草原上过着传统的放牧生活。2013年至2014年在日本留学期间,我利用假期往返于东京和陈旗,使用大画幅相机为他们拍摄肖像,完成了一组带有习作性质的摄影专题《草原照相馆》,从而渐漸拉近了与原乡亲族间的距离,也开始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更深厚的情感。
正如著名摄影策展人那日松在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摄影文化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中所讲的——“其实我和德戈金夫一样,也是在北京长大的蒙古族,我非常理解他的状态:回到家乡语言已经不通了,生活习惯也是汉族城市里的。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有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回到故乡的时候会有很强的失落感——我到底是不是这里的人?德戈金夫其实是通过影像让自己回到血缘的纽带里面,通过拍摄内蒙老家的亲人,让自己重新回到草原的大家庭中,算是一种寻根。”
后来只要一有机会,我便会带着相机回到牧区住上一段时间,除了拍照片,更多的时间是在学习蒙语,听长辈讲故事,跟随牧民们放羊、打草、接羔、转场,参与婚丧嫁娶、敖包祭祀和那达慕大会等民俗活动。另一方面,受奥古斯特·桑德爱德华·柯蒂斯、庄学本等摄影师的影响,我的创作转入“影像民族志”的方向,如何将视觉人类学的方法与纪实摄影的语言互相结合,创造出艺术价值与文价值兼具、能够反应时代特征、拥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成为我思考的重点和追求的目标,《新草原照相馆》的构思也随之应运而生。
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原直久教授曾说过—摄影是马拉松。如果把《草原照相馆》比作一个起点,《新草原照相馆》便是接下来我要完成的漫长比赛。有时我更愿意相信,并非我选择了这个题材,而是它选择了我。
呼伦贝尔地处内蒙占东北部,除汉族外主要生活着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又分为巴尔虎和布里亚特两支部落。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由于人口稀少在当地被称为“三少民族”。鄂温克依生活地域及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再进一步细分为草地游牧的通古斯、山间渔猎与农耕的索伦、山顶驯鹿的雅库特三部。鄂伦春与达斡尔主要聚居在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因历史及地理原因在文化上相对独立,而在草原游牧文明及万物有灵的萨满教信仰的共同孕育下,巴尔虎蒙古、布里亚特蒙古与通古斯鄂温克三部逐渐形成了彼此交融又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并在今日工业化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断发展、演变,展现出时代特有的新的面貌。
其次,作为影像民族志的视觉文本,呼伦贝尔草原民族不仅在外在形象上拥有难得的整体性与多样性,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历史印记,在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的语境中均可做进一步的解读,衍生出更为丰富、立体的图像阐释空间,以此尝试对“纪实摄影”的探索与突破。穿皮袄的表弟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

穿皮袄的表弟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

姥姥、小姨和表妹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

姥姥、小姨和表妹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

有俄罗斯血统的表弟的奶奶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

有俄罗斯血统的表弟的奶奶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

尤兰达(Yolanda vom Hagen)《北京蓝(Beijing Blue)》
▌摄影师简介
女, 1982年6月25日出生, 德国杜塞尔多夫人。
学历
2009.03               德国摄影设计硕士毕业 (1.0)
2008.09–2008.12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
2006.09–2007.09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与汉语专业
2003.09–2009.03 德国多特蒙德科技大学摄影设计专业
2003.04–2003.09 德国杜塞尔多夫人大学艺术史专业
 
工作能力
2010.02 - 2010.11 上海世博会德国馆记录簿摄影师
2009.03 - 2011.03 德国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摄影记者
2008起            自由摄影师
 
出版物/作品目录(选择)
2012 《创新展馆 - 中国上海世博会德国馆》 (图画书)
2009 《北京蓝》 (硕士毕业论文 / 图画书)
2008 《碎肉末 – 在德国居住的中国人的生活》 (图画书)
2008 《真正的中国是蓝色的》 (图画书)
个人展览
2019  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 艺术作品“北京蓝”和 “ 真正的中国是蓝色的“
2011–2016  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上海 艺术作品“北京蓝”
2010  上海世博会德国馆-艺术作品“卡尔街“ 和 “卡尔街人”
2010  上海世博会德国杜塞尔多夫馆 艺术作品“碎肉末”
团体展览
2019  德国杜塞尔多夫摄影周末 – Düsseldorf Photoweekend
      艺术作品“北京蓝”和“真正的中国是蓝色的“
2017  "Pixelprojekt Ruhrgebiet", 德国盖尔森基兴市 艺术作品 „Im Pott 2006-2016“
2017  “克莱因瓶中的螺旋性叙事”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图文中心
      艺术作品 “暗房实验”, “影颤”, “Im Pott 2006-2016”, “生活印记”
2017  “生·死·易中外艺术家展览”  上海同济大学博物馆
      艺术作品 “暗房实验”, “影颤”, “Im Pott 2006-2016”, “生活印记”
2015  THE FIREFLIES GATHERING - EXHIBITION - 空斯文里, 艺术作品 “十个平方米”
2014  中国北京炎黄艺术馆"Eagerland"   艺术作品“卡尔街” 和 “Im Pott”
2009 - 2019  德国鲁尔博物馆当代艺术部  艺术作品 “卡尔街人”
个人作品(选择)
2003  “女性受害者”- 举办警方刑事纪录片拍摄女性死亡案件
2005  “卡尔街” (2005)- 德国煤矿街变化纪实
2005  “卡尔街人”(2005)- 德国煤矿街居民缩影
2006  “Im Pott” (2006)- 德国煤矿街居住环境变化纪实
2008  “真正的中国是蓝色的“ - 北京环境和老生活纪实
2008  “碎肉末” - 中国人在德国的生活纪实
2008-2009  “北京蓝”- 北京路上的人的肖像
2011-2014  “十个平方米”- 在一个要财的公房里面的生活世界
2013进行中 “失落的主角”(Fallen Heroes)- When passion is alive
2015  “拜拜东台路”- 上海东台路仿古市场(1981-2015)货摊和卖者纪实
2015  “暗房实验”- 通过区分人们视觉定向的能力来试验人们的恐惧
2015  “卡尔街” (2015) - 德国煤矿街变化纪实
2015  “卡尔街人”(2015) - 德国煤矿街居民缩影
2016  “Im Pott” (2016)- 德国煤矿街居住环境变化纪实
2016  “影颤”- 通过味觉使人们在无意间呈现自然真实的本能反应,从而离开自我伪装的假现状
1234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4 16:31 , Processed in 0.07233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