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摄影理论专题访谈
  • “摄影”谋杀摄影杨小彦  本来,摄影,我说的是纪实类和新闻事件类摄影,其出路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出版与传播。国际上一直有成熟的图片社制度,专门经营这一类图片,向各大媒体及刊物发稿,或者代表摄影师向有关媒 ...

    杨小彦 2014-3-18 11:35
  • 城市剃刀杨小彦  行走在广州大学城干净整洁的马路上,时时感受到“城市剃刀”的威胁,以及在“剃刀”下生活的无奈。  30年来发生在中国的最大事情,从视觉来看,或用一个学术点的词,从表象来看,是城市的急剧扩 ...

    杨小彦 2014-3-18 11:34
  • 迟轲老师二三事  杨小彦  广州美院老校区大门,傍晚,只要是阳光天,几乎都可以见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安详地端坐在轮椅上,注视着进进出出的人们。当中不时会有人和他打招呼,寻问他是否认识自己。大部分情况 ...

    杨小彦 2014-3-18 11:30
  • 光溜溜的现代性城市政迹的一种扩张策略杨小彦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近三十年来,我们很多的城市领导,几乎无一例外地热衷于一种剃刀式的管理,通过大规模的拆迁与重建,通过让外国建筑师肆无忌惮地实施其奇特古怪的 ...

    杨小彦 2014-3-18 11:28
  • 胜迹古今杨小彦  学者巫鸿提醒我们,就中国传统绘画所表现的视觉记忆来说,以“迹”为主题的绘画,可以分为“神迹”、“古迹”、“遗迹”和“胜迹”四个类型:“神迹”表现的是一种越过历史的超自然事件,“古迹” ...

    杨小彦 2014-3-18 11:26
  • 指向一个时代的视觉标志杨小彦  说视觉是一个时代的指标,可能会有误解。一般人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这一层意思,以为时代之指标者,一定是什么事件,什么概念,什么学说,什么伟人或名人。不错,这一切都是一个时代 ...

    杨小彦 2014-3-18 11:24
  • 无法培养的动漫天才

    无法培养的**与动漫天才这几年动漫热得不行,全国各高校都在争先恐后地创办动漫学院,政府也以相当的力度去投资动漫产业,但是,我却一直有个疑问:我们真的能培养出动漫天才来吗?我的结论是:我们无法培养动漫天 . ...

    杨小彦 2014-3-18 11:24
  • “批评”为何?   已经开了六届的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了,六年来,我们的批评界不断地讨论艺术批评的有效性,个别年轻气盛的,甚至为此不惜开骂,统而曰之:中国没有艺术批评。  一般意义上我也同意中国没有艺 ...

    杨小彦 2014-3-18 11:18
  • “批评为何”的背后发表:2012-11-06 13:57阅读:768 近年我郑重其事地提出“批评为何”或“何为批评”之后,发现自己原来也是无法理性地回答的。我的意思是说,我无法用一种可能更为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我们对艺术 ...

    杨小彦 2014-3-18 11:16
  • 大凉山送暖随笔

    大凉山送暖随笔 去年,我们十余位摄影人长途跋涉赴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采风,拍摄了许多彝族同胞的照片。拍摄过程中深深地被他们的善良所感动,同时被他们依然的贫困生活所触动。回来后我们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摄影展 ...

    王 曙 2014-3-17 11:20
  • 让深山小学生这个冬天不再冷  (大凉山送暖摄影随笔之二)

    让深山小学生这个冬天不再冷(大凉山送暖摄影随笔之二) 大凉山布拖县联补乡中心小学是坐落在大山深处山巅的一所拥有三百多彝族学生的学校。从县城出发驱车需五个多小时,在崎岖的山道上颠簸,道路狭窄而陡峭,经常 ...

    王 曙 2014-3-17 11:18
  • 路遇孤儿(大凉山送暖摄影随笔之三) 从联补乡送完冬衣回县城的山路上,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五米左右,车几乎是在泥泞中爬行。 路过的彝寨村头,总见到彝民们披着“查尔瓦”(一种毡毛制成的斗篷)围蹲在一起, ...

    王 曙 2014-3-17 11:14
  • 一件毛衣  (大凉山送暖摄影随笔之四)

    一件毛衣 (大凉山送暖摄影随笔之四) 我才知道为什么彝族人与火有着不解之缘,他们敬畏火,离不开火,火把节是他们崇拜火神的象征。最重要的是在严寒中,披着查尔瓦彝民围着一堆堆的篝火取暖,苦度严冬。 布拖县 ...

    王 曙 2014-3-17 11:12
  • 雾 凇

    雾 凇 东北多雾凇,高大而粗犷,拥有汉子气度; 大凉山雾凇,细腻且羞涩,宛若小家碧玉。 车越大凉山,山高雾大,风急雨多。扎人眼目的是那遍野的雾凇,那炫丽在瞬间就俘虏了所有人的心。此刻无论是谁都会变得忘形而 ...

    王 曙 2014-3-17 11:10
  • 凝视中国的眼睛

    认识将近三年,韶华( Sean Gallagher)和我竟然还从未见过面。三年前当我在纽约的时候,从一个即将荒废的邮箱里发现他的来信,那个时候我刚刚获得了尤金史密斯的助研奖,他正在做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报道,希望能够和我 ...

    专题访谈 2014-3-17 11:02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12 11:39 , Processed in 0.1039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