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何伊宁:从移民到身份认同——英国黑人经验的图像1950-1990

2015-6-23 10:04| 发布者:zhcvl| 查看:3886| 评论:0|原作者:何伊宁 |来自: 瑞象馆

摘要:这个春天,两场关于黑人摄影的展览正同时在伦敦展出,分别是来自英国VA博物馆的“耐力:英国黑人经验的图像1950s-1990s”(Staying Power: : Photographs of Black British Experience 1950s-1990s ),以及英国摄 ...


黑人亚文化


“西印度群岛移民与更广大的白人社区之间的关系总体上不大令人担忧。至少在伦敦的某些地区,违法的‘大麻’交易和爵士乐的传播将英国本地的边缘人群和社会地位相仿的西印度群岛亚文化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更广泛的文化交流的基础[⑥]”。


迪克-赫伯迪格是当代著名文化批评家,上世纪七十年代,赫伯迪格师从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灵魂人物斯图亚特-霍尔。早在二十八岁那年,由赫伯迪格所撰写的《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成为英国亚文化研究的重要出版物。在这本书中,他对西印度移民亚文化的形成,以及同英国本土工人阶级之间的关联做出了总结。


与第一波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和准技术工作的西印度移民相比,第二波移民往往因为内心的落差,他们的幻灭感往往更加深刻。这些移民开始聚集在英国都市的破败贫民区中,从而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崭新的西印度群岛风格。“在特伦奇镇河雷布洛葛罗夫之间的某个地方,拉斯特法里热已经成为一种“风格”,“雷鬼头”、卡其迷彩服与“大麻”构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组合,明确宣布了许多年轻英国黑人体会到的那种异化感。”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英国黑人摄影师丹尼斯-莫里斯(Dennis Morris),加文-沃森(Gavin Watson )和Normski分别纪录了雷鬼乐、光头党和嘻哈等亚文化在英国流行时的场景。丹尼斯?莫里斯于1960年出生在牙买加,童年时搬到伦敦的他通过教堂的活动对摄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久后便成为了伦敦圣马克教堂唱诗班成员的摄影俱乐部成员。莫里斯早期以拍摄鲍勃?马利和哭丧者乐队(Bob Marley and the Wailers )1973年巡演时的照片而获得成功,然而他的拍摄对象也不仅限于黑人音乐场景,朋克旗手性手枪也是莫里斯拍摄的对象。2012年丹尼斯?莫里斯将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伦敦哈克尼区英国加勒比社区的照片进行了重新编辑,并以《长大,黑人》(Growing Up Black)为名出版。
 




尼斯-莫里斯,4A俱乐部,Count Shelley音响系统,哈克尼,伦敦,1974 © 尼斯-莫里斯/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加文-沃森(Gavin Watson )于1965年在伦敦出生,早年在白金汉郡一个名为海威科姆(High Wycombe)的地方长大,十六岁时便只身前往伦敦担任一家Camera Press杂志的暗访助理。每逢休假,他便回到家乡拍摄他弟弟和其他“海威科姆光头党[⑦]”(Wycombe Skinhead)朋友的照片。不同于光头党给英国民众留下的右翼极端主义形象,沃森的照片则反映出这一亚文化的种族混合的和包容性。至今为止,加文-沃森分别出版了两本记录英国黑人与亚文化的摄影书,分别是《光头党》(Skins,1994)以及《光头党与朋克》(Skins and Punks,2008)。
 



加文-沃森,Micklefield,1981 ©加文-沃森/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与此同时,出生于伦敦西北部一个牙买加家庭的Normski,则将他的拍摄题材对准了英国黑人的嘻哈文化。一次纽约之行将Normski带入了嘻哈音乐的世界,曾经在伦敦专业学习过摄影的他开始为时尚杂志,如Vogue,i-D拍摄英国嘻哈音乐人的肖像照,同时也帮助乐手拍摄用于宣传的照片。九十年代初,Normski开始为BBC 2的一些嘻哈文化类节目担任DJ和制片人,更利用寻访艺术家的间歇拍摄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
 




Normski,非洲男孩儿,布里斯顿,伦敦,1987 © Normski/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11:28 , Processed in 0.07270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