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解密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十年主题

2015-11-10 10:26| 发布者:zhcvl| 查看:1647| 评论:0|来自: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摘要:主题为“扩张的地域”的2015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将于11月21日—12月10日举行。10年来,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备受国内外摄影界关注,共展出国内510多位(次),以及挪威、瑞典、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


主题回顾

 

2005年 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

“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的主题完整体现了首届“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根本意义与人文价值,也为今后若干届摄影年展定下了基本色调。希望通过这个国际性的大展,来表明一种根本的价值观:让图像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

“从连州出发”这个实指的深层含义是:从连州出发,而又回到连州。“从连州出发”,意味着把连州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现象推向外部世界。“回到连州”则意味着让世界用新的眼光来认识连州。

 


2006年,连州荣获”中国摄影之城“称号。 黄津 摄

 

2006年 观察与被观察

在首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中,通过80多个展览,全面揭示了存在于图像当中的“双重性”,这“双重性”既是摄影的,同时又是经过摄影所留存于历史的。艺术家试图证明的是,图像的历史就是双重性的历史,它既指向历史的细节本身,又指向观察者。

首先,影像立场是构成所有影像工作者的出发点。其次,立场本身取决于对被观察者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摄影区别于人类历史上所有手工视觉产品的关键所在。正是通过这三者,观察者、被观察者、以及观察的原点,来认识图像与影像的。策划团队也希望通过这三者的结合来检验图像与影像工作的可能深度。

 

对着一幅画面几乎全是黑色的作品,却引起了一群年轻人的关注。林晓琼摄.

  

2007年 影子的炼金术

“影子的炼金术”一方面重新引向1830年代,摄影术发明之初,图像在化学药剂的作用下显影并被留存之际所引发的创始性的惊奇,在影像形成的刹那,时空凝聚,世界成形显象——在今天,在这个图像增殖且泛滥的时代,这种源始性的惊奇早已沦丧。

另一方面,这个主题也喻指了艺术家摄影创作的天赋和能力。这是一种把握时机与气象的能力,化凡庸为神奇的能力,在刹那中穿越时间的能力,为世界造像的能力。在当代艺术家的摄影实践中,这种能力被进一步转化为一种用光与影创造可能世界的实验的冲动。

 


2008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开幕式会场。刘佳荣-摄.

 

2008年 我的照相机

“我的照相机”强调的首要因素是“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个人,他的立场,他的独立思想,他的独立视角,以及独特的语言方式,是我们首先关注的作品准则。

在当代艺术日益模糊各艺术门类界限的时候,尤其在当代艺术中摄影媒体成为热潮的时候,艺术家企图强调“我”在按动“照相机”快门的霎那间,与“转瞬即逝的现实”的独特关系。对人生对日常和非日常生活的见证,也许永远是摄影艺术不可替代的语言魅力。正是从这种意义上,强调“我的照相机”,是想与当代艺术中大量的挪用、摆拍、拼接、篡改的取巧风气保持距离。

 

外国摄影师与友人在细致欣赏展览作品,时而有感而发。 曾亮超 摄

 

2009年 在场与再现

现代化的历史是一部视觉现代化的历史,并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各种社会实践。摄影作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视觉手段,不仅满足人们对真实的期待,而且在不断寻找真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越来越社会化的传播终端。作为终端,就是说摄影库存了我们的生活历史和现实想象,由此形成人类追寻自我认同的参照。这种参照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第一,它是创作主体的自我呈现的能指,事物同时占据时空两个维度;第二,它是创作主体向往“绝对在场”的媒介,事物的再现又是一个暂时状态,被再现的在场通过与受众的协商或合谋释放出能指的差异。

 


2010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开幕式晚会 -- 刘佳荣摄.

 

2010年 这个世界存在吗?

长期以来,中国的摄影界深受实用主义的影响,语言被划分成形式和内容两部分,前者只是在为后者“服务”时才获得其合法地位。不管是以“正确的”意识形态的名义,还是以所谓“语言革命”的名义,摄影作品的功能都被缩减为传达某些观念的工具。表达的品质被撇到一边,摄影成为奴仆,毫无尊严可言。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摄影在我们和世界之间制造了一层虚幻的屏障。

本届摄影节以“这个世界存在吗?”为题,正是希望通过所有参展的作品来展示这些摄影家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穿越语言,去重构一个更加自由,更加强烈,更加具有意义的世界。

 


两位女士在摄影展作品前讨论。梁素雅 摄.

 

2011年 向着社会的景观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景观”的概念在讨论当代美国摄影时反复出现。虽然这个概念从未被清晰地界定,也从未与一群可被归类的摄影师有关联,但仍然把注意力引向过去五十年来美国摄影师最专注的主题之一。

如果现在思考一下今年在连州摄影展展出的美国摄影师作品,我们很可能发现“社会景观”这一概念持续和微妙的发展。“社会景观”不仅存在于现实世界,也存在于因特网的数码空间。

 


2012年,工作人员在布展。 黄津 摄.

 

2012年 故事,离真相有多远?

影像与世界融为一体,不论善恶,不在乎摄影的好坏。在摄影最终的大量产出中,能剩下的只有故事的妥帖性以及它们在人们的记忆中的持久性。这就是摄影的叙事。无论业余还是专业的成品,都与生活联通。

所有摄影的唯一真实性,就在于具有彻底改变习惯的能力,因为它使我们显得更美,更不朽,更庄重,更富有洞察力。摄影的影像所提供的,并非世界的假象:它模仿着总体,并以缺失来自娱。浮现出来的观念被系列影像所产生的无休止的叙事断面所扰乱。在叙事的结尾,意义并未被揭示出来:意义对叙事的渗透和穿越,有时是一种自我牺牲。故事的美好即在这里,即话语集合了形式的多重角度和矛盾性质。

 


2013年,外国嘉宾在参展作品前欣赏讨论。梁素雅 摄.

 

2013年 告别经验

在艺术逐渐沦为生产的时代,不得不打起全副精神,来应对“为艺术而艺术”的状况。美术馆、双年展、艺术节等主要艺术权威评判体系在当代正受到不断的批评和诟病,艺术机构正在被无孔不入的商业所侵蚀,同时,也被艺术自身的历史所压抑。

一方面,摄影家感叹不知该如何前行,很多人只是在不断地重复自身,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很多叙述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已经给自己储存好了趣味,分辨好的和坏的这一套标准,当他向外看的时候,如果看到的东西不能和他产生共鸣,就很难再想看。而某种程度上,当看到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就已经被影响了。

 


2014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文艺表演。段灿 摄.

 

2014年 再造奇遇

罗兰·巴特有句话叫“摄影如同奇遇”。本届以“再造奇遇”为主题是因为就摄影发展和连州本身都在过去的历史中遭遇了奇遇。一方面是百余年的摄影历史中摄影家都在寻找、发现奇遇,每一张照片都可以说是发现世界的某种奇遇。另一方面,连州小城10年前创立了国际化的摄影节,希望10年后再创造它的奇遇。

 


外国美少女摄影师在连州。黄津 摄.

 

2015年 扩张的地域

在今天这个不断被人类重塑的地球上,无数全新的城市在曾经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崛起。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让数以亿计的人们纷纷从农村来到城市淘金,并同时带动起史无前例的跨国界人口流动及移民潮。 这种日益频繁的国际互动关系激发了众多迥异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并让处于高度城市化社会的我们不得不对日渐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予以全球性的集体关注。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01:16 , Processed in 0.08560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