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何伊宁:黑乡奏鸣曲——当代社会纪实摄影的多重叙事

2015-12-8 11:17| 发布者:zhcvl| 查看:3072| 评论:0|原作者:何伊宁|来自:瑞象视点

摘要:本文由何伊宁配合瑞象馆当前展览《逝者如斯》撰写,在她笔下,黑乡如同一个平行的“正在消失的世界”,它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几代纪实摄影师的镜头中留下印记。 导语 2011-2012年期间,英国Multist ...

本文由何伊宁配合瑞象馆当前展览《逝者如斯》撰写,在她笔下,黑乡如同一个平行的“正在消失的世界”,它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几代纪实摄影师的镜头中留下印记。

导语

2011-2012年期间,英国Multistory艺术组织先后委任数位摄影师前往英格兰中部的“黑乡”一带,拍摄当地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该项目同时还邀请到大卫·戈德布莱特(David Goldblatt)以及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共同参与到相关的计划中来。

本文通过回顾英格兰黑乡这一特殊地域的历史发展,梳理了六位摄影师在黑乡历史上两次转型时期所拍摄的作品,从侧面观看了英国社会纪实摄影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所发生的转变。从黑白纪实到彩色,从音频装置、多媒体短片再到摄影书,当代纪实摄影人纷纷采取不同的切入点、叙事和展现方式,为后工业时代的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纪实摄影实践提供了多样的范本。

工业北方:作为艺术主题

英格兰北部的工业风景一直以来都是艺术的遗忘之地,“它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题材,是真实的、为大多数中产阶级画家所不知的丑陋主题。”两年前,策展人T· J·克拉克(T.J Clark)在泰特英国美术馆策划洛瑞(L.S. Lowry,1887-1976)的回顾展时这样阐释道。洛瑞被称作是英国唯一从事英国工业化和工人阶级生活主题创作的画家,他标志性的画布上遍布着英格兰北方冒着浓烟的工厂、黑色的教堂以及郊外的足球场,其最为经典的“火柴人”形象则游离在这些重复出现的工业建筑背景之前。

《一场事故》,L.S. Lowry

在洛瑞去世的前一年,出生于曼岛的年轻摄影师克里斯·基利普(Chris Killip)申请到了英格兰北方艺术基金会的摄影基金资助,得以在英格兰北部一些受到限制工业化政策影响的地区拍摄大量因产业转移而被迫失业的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了英国后工业时代的社会矛盾和环境状况。

在英格兰,没有第二个词能比“黑乡”(The Black Country)更能激起人们对工业革命的记忆,以及对北方工人阶级的认同,虽然这个称谓的本身就带有讽刺之意。十九世纪中叶,位于伦敦和利物浦铁路干线上的伯明翰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逐步成为英格兰重要制造业中心,在城市以北及以西一带出现了成千上百的钢铁铸造厂和矿场,整个区域周围整日烟尘弥漫。

1846年,“黑乡”一词首先出现在威廉·格雷斯利(William Gresley)所撰写的小说《科尔顿·格林:黑乡传说》(Colton Green: A Tale of the Black Country)之中,不久之后,《伦敦插图新闻》在一篇关于南斯坦福德郡铁路开通的文章中正式用到黑乡这一称谓,用以定义包括伯明翰周围,以及沃尔夫汉普顿的东部以及南斯坦福德郡的松散区域。在工业革命为伯明翰积累了巨大财富的同时,终日笼罩在重度污染之中的黑乡人民只能默默忍受恶劣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与英格兰南部迷人的自然风光相比,被工业景观所吞噬的黑乡成为丑陋、弥漫着死亡气息的英格兰北部的代名词。

黑乡回声:危机时代与乡愁

约翰·布尔默,选自黑乡系列,1960 © John Bulmer

约翰·布尔默(John Bulmer)是一位最早通过摄影来记录黑乡地区的英国摄影师之一,1960年,布尔默与新闻作者乔治·莱明(George Lamming)合作完成了名为《英格兰艰难之所:黑乡》(England’s Hard Centre: The Black Country)的报道,随后被刊登在同年三月的《城市》杂志(Town)中。上世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代表了英国力量的煤矿开采产业逐渐衰退,工业厂房纷纷被拆除,大量的工人面临着失业的危机,黑乡也难逃此劫。布尔默纪录了工业黑乡在走向衰亡之前的最后挣扎,他将镜头对准黑乡地区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试图展现他们在萧条期所表现出的坚忍和勇气。几个男子匆匆走在亮着路灯的小道上,身后的巨型工厂外冒着白烟,分不清是清晨还是傍晚;一家人在狭小餐厅中等待母亲准备的下午茶,年轻男子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的迷茫,却又看不出哀伤。

约翰·布尔默,黑乡系列,1960 © John Bulmer

在布尔默的报道故事发表后的两年周,彼得·唐纳利(Peter Donnelly)凭借他拍摄一系列黑乡以及伯明翰的照片而赢得了当年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摄影奖。与布尔默的黑白纪实作品不同,从霜冻的机器齿轮到斑驳的墙壁,从冬日的运河到空旷的厂房,唐纳利的彩色影像为人们观看黑乡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方式,一种带有浪漫情怀的乡愁。

彼得·唐纳利,Round Oak铁厂,1962 © Peter Donnelly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0:05 , Processed in 0.22057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