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布列松: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

2016-12-9 09:18| 发布者:cpnoz| 查看:32038| 评论:0|来自:网络

摘要: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文 | 高卧东山布列松的摄影集《D'UNE CHINE A L'AUTRE》1954年初版于巴黎。两年后此书在纽约首次发行英文版,名为《FROM ONE CHINA TO THE OTHER》,16开麻布面精装本,有护封,收照片144幅, ...


4.


1960年8月19日,北京,跃进之国的人们在饥饿中迎来了一个奇特而又奢侈的“内部展览”——资产阶级形形色色展览会。以布列松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摄影”遭到彻底痛斥,因为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歪曲和恶毒的宣传”。布列松1958年在华拍摄的照片被指专门拍摄劳动人民的丑态,偶然的、个别的、表面的、非本质的事件和人物,没有根据拍摄对象最本质的面貌加以表现,而是加以丑化和糟蹋。另一方面,布列松还把社会主义国家里将被淘汰的、旧生活的残余当做是“真凭实据”,如获至宝。


布列松的拍摄手法不加摆布、不组织加工,总是在现场出其不意地拍摄人物,不剪裁不修改的拍照方式,完全是伪装客观、公正和真实,这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观点和立场。这种拍照方式,对于资产阶级统治是“小骂大帮忙”,但对于进步的社会和劳动人民,却像熟练的侦探一样,快速抓取那些表面的、个别的、偶然的东西,来代替生活中主要的、本质的和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极尽歪曲、诽谤之能事。批判者声言,这是现代资产阶级流派中最能迷惑人,也是最反动的、最危险的一派。

1958年,北京。在佛塔市场附近,孩子们从这张海报中学到:“功课完毕回家去,见了妈妈出门去,急问妈妈哪里去?妈妈们都是上学去。”全国各个建筑物的墙上,都贴满这类海报,宣讲一种道德或教训。


时间到了20世纪80年代,开放的中国再一次迎来了布列松。不过这一次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思想观念及其作品,在年轻一代摄影人心目中扎下了根,布列松被尊为大师、至圣。


2003年7月10日,一位中国资深摄影家赴法国阿尔勒小镇参加摄影节时,曾拜见93岁高龄的布列松。谈及当年他离开中国后发生那些事时,布列松几乎高喊起来:“我当时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呀,难道中国人不知道我是共产主义者吗?我真的是*********员啊!尽管我并没有领党证。”


最后,老人还在嘟囔:“怎么会是自己人批判自己人呢!”


1958年,北京。


1958年,北京。


1958年,北京。为了建一个游泳池,学生们跳进沼泽泥塘里,而不是等待无法获得的机器。

1958年,北京。一名女民兵利用休息间隙,坐在枪支边上,在每日操练开始前抓紧时间看官方读物。


1958年,北京。为了建一个游泳池,学生们跳进沼泽泥塘里,而不是等待无法获得的机器。

1958年,北京。建立一支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干部队伍,是*********政权的一个主要目标。这名学生正在大学图书馆学习。


1958年,北京。在农学院的展览上,来宾怀着强烈的学习中国传统的愿望,对新器具进行测量并做笔记。


1958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2 19:07 , Processed in 0.08101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