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妲妲的雨林》策展人语是这样写的: “林妲出生于2001 年8 月,宛妲出生于2003 年6 月。她们的名字是两种兰花。她们从小住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那个从橡胶林变来的神秘花园是爸爸妈妈送给她们的出生礼物。她们的爸爸马悠博士是德国出生的植物学家,最爱兰花和雨林。她们温柔浪漫的妈妈旻果是落地的女人、耕耘的母亲,是能够给妲妲一个花园的园丁。 “她们的世界里有爸爸、妈妈、兰花、小象、牛蛙、蟾蜍、壁虎、猫头鹰……她们戴着花草做的首饰,听着植物瓜熟蒂落的声音,光着脚在雨林溪涧里探秘,在青萝藤蔓上唱歌。她们不懂橡胶林、香蕉林汹涌取代雨林的原因,不懂人类逼迫那么可爱的大象在钢筋水泥的动物园里杂耍卖艺的原因,她们想消灭世界上的塑料!她们仿佛从童话中走出的孩子,过着我们在童话里能读到的生活。 “她们说:‘爸爸决定到天上去做一些更重要的准备,把地上的事情留给我们。我们就来帮助妈妈……我们想让大家都来种树,这样雨林就可以更大。只要有雨林,我们就可以永远和爸爸在一起。’” 《音乐联合国》是美国湾区华裔小提琴音乐教师晓荔从十几年前开始的私人摄影项目。 晓荔说:“我20 世纪80 年代末来到美国,从新墨西哥州到旧金山,我做的最长、最喜欢的工作就是教琴——我教过的学生从2 岁到60 岁,皮肤有白色、黄色、黑色、褐色……我妈妈说‘晓荔教过的学生可以成为一个小联合国啦!’” 在这里学琴的孩子不考级,也少有功利目的,他们学琴都很快乐。这个世界没有意识到音乐给它带来的好处! “我一直劝朋友必须让孩子学音乐。学音乐的孩子,将来的灵魂有搁放之处;学音乐的孩子,快乐比其他人来的实在;学音乐的孩子,遇到困难,比不学音乐的孩子办法多;音乐是良药,学过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我16 年前在公立学校的小提琴学生玛丽萨现在在空军乐团拉琴。在美国参军,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辛苦的军训而当了逃兵,但玛丽萨说,拉小提琴比军训苦多了!她说,进空军要有IQ 测验,她和其他学音乐的人通过率都是90% 以上,而没有学乐器的普通人只有70%……” 晓荔以在美国跟自己学小提琴的孩子为对象,拍下了数千张照片,表达了她独特的教学方式以及对音乐教育的独特理解(见图4)。 图4 当晓荔的音乐笔记和照片全摆在你面前时,你会完全被这种记录触动,而不会去简单评价它的光影。 《战友》是边防战士姬文志在新疆雪域高原完成的一个独立摄影项目。 他在图说里这样写道:“有的人将自己的事情看得很重,而有的人把别人的事情看得很重,我就恰恰属于把别人的事情看作天的那一类。” 无论巡逻还是休息,姬文志都相机不离手,他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记录下了战友的日常细节和悲喜时刻,展开的却是我们看不到的边防军人的生存状态。 如果有机会,我愿意为边防军人姬文志编《战友》这本书。 很多年之后,中国历史要感谢这些摄影师 每位摄影者都应该自由寻找和探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每一次构图、按下快门按钮的过程实际上都表达了你对周遭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你的照片应该打着很深的个人印迹。 好的摄影应该在技术之外做更多更久的跋涉。一个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人的影像深刻而丰富,充满叙事的能力;一个鼠目寸光的人的影像肯定单薄、空洞、无趣。 一张照片背后,可以看到摄影师的行为、心肠、修为、品性…… 河南耿亚伟用摄影的方式去观察和表现世界,他说自己喜欢用一种充满关爱的视线与对象进行交流和接触(见图5)。耿亚伟说自己在取景器后面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静下来、体味生活的人了。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04:44 , Processed in 0.09490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