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接待室》是另一位山东籍民警潘永强完成于2014 的独立摄影项目。 他的所有影像拍摄于小小的民警接待室,这个接待室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地。潘永强从事公安工作16 年,职业敏感让他发现民警接待室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生活剧, 争吵、打架、偷窃、酒后闹事等在这里轮番上演,各色人等的真实情绪表露无遗(见图8)。 图8 《回家》,是我非常推崇的一种记录方式。摄影师木格生长于重庆巫溪县,自2005年初,他沿返乡之路和大坝周边的城镇拍摄了一系列影像。他没有按惯常的思维拍摄大家常见的农民工,而是把这些人放在回乡的路上,用一种诡异、神秘的气氛把失去土地的人的伤痛表现了出来(见图9)。 图9 木格说:“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不知道那是什么。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但是没有办法在城里维持生计。很多农民工不能融入不同的环境,就选择回到三峡,但是那儿仍然无地,无房,无身份,日子非常苦。”像刚才举的摄影者的例子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而且大部分还没有进入我们的视线。 他们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身边的事情,把自己身边的事情放在中国这个大的变革里。很多年之后,中国历史、中国摄影史以至世界摄影史要感谢这些摄影师,因为他们记录了中国最独特的生活记忆。他们立足于自身地域、人文、历史之根,把摄影作为根性的延展——用摄影把地域文化和自身的生活经验自然地表达出来。 生活是最好的风景,没有过时的题材。杰出的摄影者把邮票一样大小的故土看成自己的根据地,在他最熟悉的地方扎根、行走、拍摄,用自己的生命来辨析故乡。摄影没有小题材,没有小摄影家。摄影者应该是一切事物的观察者。即使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做摄影,只要在为历史做事,这样的摄影者就理应受到尊重。 而我更赞许的态度是以故乡或者最熟悉的生活安身立命,独行不求伴侣。对摄影而言,坚持是最伟大的行为。 作为编辑,我最喜欢的是有民间草野之气的照片,我每日都在寻找日常的、会心的、具体的、诚恳的作品。而那些疏离于个人经验、缺乏细节、空洞的作品则尽量放弃。 从今天起做一个独立摄影师 如果我今天讲得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从今天开始,大家再跟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要说自己是“发烧友”“爱好者”。即便只是给妈妈拍照片给孩子拍照片,即便是在拍一个非常小的题材,你都应该宣称“我是独立摄影师,我完成的是独立摄影项目。” 如果你今天要决定做一个独立摄影师,我建议以下东西尽量不要去碰: (1)、所谓的视觉冲击力遮蔽了真实; (2)、简易、粗陋、浅鄙,无文化感; (3)、华而不实、矫柔造作的所谓优美图像; (4)、民族、民俗风情庸俗化; (5)、与中国的变化、发展、进步无关; (6)、无细节、无故事、无温度、无情感、无心灵、无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无一件可以落到实处的事情; (7)、不是国际通用的语言; (8)、不是全人类共同感兴趣关于人性、人道的照片。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04:47 , Processed in 0.14263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