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奔跑在铁路上的东北摄影人

2018-3-16 14:56| 发布者:cpnoz| 查看:2549| 评论:0|来自:中国摄影出版社

摘要:通辽一集宁 1998 年 王福春摄(选自《火车上的中国人》)福春那种走路的姿势,还有对任何事情都有那么大的兴趣,那种矍铄的精神,觉得他根本不像70 多的人。为什么?我就觉得王福春内心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著名摄影 ...
小机器可以拍大专题,小机器可以大制作


宋 靖:除了铁路,您还拍了现代轨道交通,比如说北京的地铁。

王福春:1998 年我55 岁提前退休了,2002 年全家迁居北京。我来北京,每次出行办事都乘坐地铁,于是便想拍《火车上的中国人》姊妹篇《地铁里的中国人》。可两年多在地铁里就是找不到感觉。那躁动拥挤的人群、那弱光晃动的车厢,令我的莱卡M4-P 无能为力。而我在地铁里拍片子怎么拍都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光太弱,光圈开大就没有景深了,要是景深有了快门速度上不去,回来一冲全是虚的。

这让我挺困惑的,我儿子给了我一台索尼的小数码相机,我这人比较传统,对数字影像持有偏见,不愿接受。可我到地铁里一试,一下就找到了感觉,而且拍摄立竿见影,拍完就能看了。正好2006 年10 月松下LX2 上市,我就买了,觉得特别好用。因为它小巧,在低速弱光下单手都能拍实。用16:9 的画幅,我尝试低速快门1/5、1/10 秒都不虚,因为它防抖。而且我单手拍觉得特别好,因为不被别人注意,就像玩似的。你要是双手持机拍摄,就像拍照的姿势了,别人就会防着你。

《地铁里的中国人》

后来我这台相机用得得心应手了,从LX2、LX3 到LX5 不停地换,等LX7 出来的时候正好索尼公司出了“小黑卡”,我一看有2000 多万像素,体积还很小,就买了。我觉得纪实摄影就是要在离人最近的情况下拍摄,包括拍摄火车厢里的人和地铁里的人。因此相机越小巧越好,数码相机小型化、智能化,而且图片质量并不在于机器大小。我在平遥展览的时候是第一次用小机器拍的,因为画幅是16:9,我就两张放一起正好变成方片20×20 英寸的,框是60×60 英寸的。一开始我不敢放大,怕虚,但我放大之后一看觉得没问题。这是2007 年第一次在平遥展出,之后2008 年展出我的《天路藏人》,我想试试看放一米的行不行,结果放一米也没问题。2009 年我在云南办展览,打印输出设备幅宽是一米五的,我就说能不能给我出个大的,出来以后发现还是没问题。这事儿我到现在都解释不清楚,就是小数码拍的图片放大以后看,没有颗粒,而且实度、层次感觉特别好。这让我特别兴奋,让我一下子就定位了,小机器可以拍大专题,小机器可以大制作,办展览出画册完全够用,拍纪实不在于机器大小,越小巧越好。

宋 靖:您也是用变焦镜头?

王福春:是28—100mm 变焦镜头。

宋 靖:变焦镜头您主要是用哪几个焦距?

王福春:我大部分都用广角端,因为地铁里空间小。

宋 靖:拍青藏线也用这个?

王福春:对,用的LX-2,我都不相信,影友也不相信。影友大部分都有这款相机,有的拍花絮,拍合影,真正拍专题他们就觉得这玩意儿不靠谱。我说我就是用这个机器拍的,通过我“宣传”之后买这款机器的人多了,实际上就做了个活广告。后来我就信心足了。今天,人们防范意识特别强,肖像权、隐私权提出来以后,给摄影带来很多的麻烦和困难。特别是今天这个全民摄影时代,就有这么一个问题,你用佳能5DMark II 没法拍,地铁里你刚拿出来相机别人一瞅你就不敢拍了,小机器你怎么拍都行。

宋 靖:您当时拍《火车上的中国人》的时候,用以前的胶片相机别人随便让您拍?

王福春:那时候我用过尼康,包括哈苏也用过,最后都不行。到80 年代后期我就用尼康换了一个徕卡相机M4-P,这在徕卡的M35mm 里算小巧的了。当年拍片子时人们防范意识差,玩摄影的人也不多。那时候我就用它一直在火车上拍,从影像质量来看徕卡是最好的机器,除了用21mm 镜头拍场面外,一般情况我都用35mm1.4 光圈的头,口径比较合适,也不变形,视角还大,信息量还够。所以后来我就觉得35mm 镜头我用着最为理想,原地不动35mm,前进一步50mm,后退一步28mm,这就是我总结的口诀。但数字时代以后我这机器就拿不出手了,在火车里还可以拍,但在地铁里光线太弱了,后来就全部用小数码相机拍,不像过去拍得很死板,数码相机机动性、灵活性、随意性都好。现在我又拍动车、高铁,整个车厢里的环境全都变了,而且在车厢里公开拿相机肯定不行,我只能是拿小相机掩蔽性地拍摄。

宋 靖:就像变魔术似的。

王福春:是啊,那种条件逼着我想出各种招。过去拍片叫潜心摄影,现在叫潜伏摄影,就是不能公开,像特工人员。我把相机侧肩挎,穿上外衣,当我发现目标时,用手拽出,按完快门手一松,相机回到衣服里,被摄者抬头一看没看见相机,他就以为没照相。另外我也形容自己是“职业小偷”,有些镜头想在我眼前溜过去都不容易,因为我在火车上拍片两眼到处乱看,在车厢里来回走,你走一个来回还可以,走四五个来回旅客就注意你了,多次被旅客通报乘警,说我是小偷,乘警审讯查证件,弄得我哭笑不得。这些年在车上拍片,练就了一双“贼眼”,列车到什么地段小偷多,小偷什么时候出场,我非常清楚。有时与小偷不期而遇,小偷以为我是小偷,其实他是小偷。

这么多年越拍越有感觉,越拍越有感情,拍到后来铁道部的人也被我感动了,他们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看到了我的照片,就来找我,还主动给我开了免票,开介绍信,支持我继续拍动车高铁里的中国人,所以我还是觉得和铁路有缘。到现在我的创作欲望、拍摄激情都一点儿不减。而且摄影让我享受快乐,不是那种刻意追求的快乐,而是就在你眼前突然出现的快乐。经常是我出门去办事,不管我走多远,一摸发现相机没带,马上回家取。发现手机没带,我都不考虑,爱带不带,我爱摄影就到这种程度。所以这台卡片机24 小时伴随在我身边,不放过一切机会,有些镜头就是不经意间出现在眼前,顺手拍下,非常难得,都是生活中的小碎片。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00:52 , Processed in 0.074677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