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的关系:将主体人群进行细分,并梳理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子题。
在上篇里我们讲过《万岁万宁》的逻辑链条,一方面,这个链条的联结是核心主题的层层推进和多维演绎(见上篇),另一方面,将其紧密扣合的,就是人的不同角色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百岁老人(长寿之乡的核心人群)→百年好合(核心人群的典型人物)→家在桃源(百岁老人的乡亲们,核心人群的扩大)→山神(长寿之乡的守护者)→静行观止(长寿之乡的观看者)→花王与他的国(长寿之乡的建设者)→杯底的秘密(闲适的万宁人)→行海记(豪迈的万宁人)→候鸟(定居万宁的外地人:长寿之乡的新成员,呼应开头的百岁原住民)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发现:所有的事件、现象、问题实际上都是“人的关系”的动态变化和深度延伸,当我们面对一个庞杂纷乱的策划对象时,抓住“人”的关键,厘清“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就能梳理出一个清晰的方向。 4、人的表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影像语言来表现,寻找和确定高度契合的摄影方式。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4:43 , Processed in 0.07160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