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照片会使人对自己有一个修正
李楠: 你长居深圳,为什么总是舍近求远,老去西藏做什么?(笑) 杨延康:这个问题很关键。我不是没拍深圳,我拍过深圳,有好些照片呢。安哥也骂过我:你一个深圳人,为什么总吃那个陕西饭?我说:有规定摄影家只能拍这里,不能拍那里吗? 我更喜欢自己四处流放,到大漠荒山,接触一些我不认识的人,慢慢结交出感情。后来,我也反问自己:确实啊,深圳这么多年变化,像余海波,张新民,杨俊坡,他们都拍出了很多好照片,你为什么就不行呢? 我觉得自己骨子里还不太属于深圳,只能说是深圳的边缘人。我的户口在这里,好多工作也在这里,但我不是深圳人。 李楠:嗯,一方面不喜欢,另一方面是不是也不擅长这种城市题材? 杨延康:就是啊,对。我不想跟人打交道。 李楠:你和麻风病人、天主教徒的感情都很深厚啊。 杨延康:不一样。我喜欢他们。我在物质上比他们优越,但是他们的真诚、简单、质朴,让我跟他们相处更舒服,他们把我当成他们中的一分子。有一天你走了,能留下你的作品,你的思想才有价值、有意义。 你有十块,人有一百;你有一百,人有一千,没必要在物质上计较这么多,还是关注内心世界的一些东西吧。 深圳是不相信眼泪的,你哭死了别人只会说你没有能力,我已经很幸运了。我1984年来深圳,1985年开始学摄影,开始的时候就碰到李媚,遇到《现代摄影》这样的杂志。我很感恩。 现在出去拍照片,经常手机是没有信号的,通常中午到一个小饭馆吃一碗4块钱面条的时候,我会看看有没有信号,有没有短信。有,就回两条,没有,就算了。到晚上,我就写日记,写完,10点钟就睡觉了。那种简单,很充实,物质的欲望很低;活在精神世界里。 一个摄影节,一个摄影展览,人家要不要你,无所谓的,照片出来,去交流分享就可以了。不要太矫情,也不要太去纠结。 我相信一个摄影家,最终极的就是你的作品。不比别的,就比作品。我这么多年,家也没有,孩子也没有,什么都没有;不过有照片啊,有这么多好朋友们,也很满足。 李楠:你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经典吗? 杨延康:我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往前走。你看我这11年,一年可能是8个月在拍摄,大约250只胶卷,乘以11,是多少张照片?每个主题能挑60到80张我自己喜欢的。 我一向觉得,经典不是什么坏事,经典很让人向往,经典就非得符合大家对照片的那种期待:看了以后会在心灵和精神上得到抚慰,甚至会对自己有一个修正。这样我才觉得有意义。 过了多少年,谈到西藏,谈到中国的信仰,会不会谈到杨延康?如果能这样,也就是所谓的绕得开绕不开吧,能不能有这种价值?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理想。 我觉得每个人,特别是有理想、有思想的人,还是要在几十年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一个突破口:用什么来表达你、以及你所感悟的东西? 摄影带给我的最大意义是:我已经找到属于我的表达方式以及要表达的东西了,非常好! 评论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6 , Processed in 0.13854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