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当代性,很大程度上是指它的融合性和开放性
记者:当下许多纪实摄影师人创作以多种手法的新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现在又出现了这一专门赛事。这样的发展变化基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李楠:首先,与摄影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我们经常说,摄影是一种当代性很强的媒介,很大程度上是指它的融合性和开放性。如果单纯纵向看,摄影的极致可能就是两个方向:一致广大,一尽精微。但这两方面,别的视觉媒介也能做得很好。如果我们横向去看,摄影与其它媒介几乎是天衣无缝、水到渠成的融合衍生,给予它无限的可能性。 在融合的过程中,摄影的独立性不是被弱化而是被强化了。因为人类天生是视觉动物,视觉中心永远是我们关注的中心。所以,各种新技术、新介质都在飞快地与摄影融合,扩大和改写摄影的边界,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许多迥异传统的作品。 第二,与新闻报道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新闻报道,已由真实、全面、客观向主观、个性和情感转变。这种变化在西方比较明显。如洛杉矶时报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忘掉客观性”的口号。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当然与整个社会现实的急剧变化分不开: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正在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由明确向暧昧转变,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由简单向复杂转变。 所以,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观看和传播的人性化多重体验。AI思维、VR、全息技术等都是在强调新闻报道给予的“看”,由一种“旁观”向“亲历”变化。那么,受众也必然要求作为了静态影像的新闻摄影提供更为有趣、新颖、具有陌生感的视觉体验。 智媒元年已经开启,纯粹信息式的抓取、度身订造的资讯投递,以及超越技术、介质、平台之上的优雅、悲悯、批判这样的精神需求都在各自清晰。 在这样的大格局下去看摄影,就不会那么纠结了:如果摄影永远是已知状态,又有什么意思呢?摄影一定是朝着打破纯粹、多元交融的方向去发展的。 以上为常河作品《中国动物园》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0:51 , Processed in 0.116573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