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85时期,观念与意识的苏醒

2015-8-5 15:05| 发布者:zhcvl| 查看:4317| 评论:0|来自:雅昌艺术网

摘要:编者按:正值'85三十年的档口,各家机构与媒体都在以不同方式对这段激荡的岁月进行回溯。重要人物与事件就像故宫的库藏,被一一翻晒和重新阅读。然而,摄影在这段历史中更多扮演的是记录者的身份,那么作为艺术的摄 ...


1988年《摄影》创刊号封面

1988年《摄影》创刊号封面

 先进思想的引入:借一面“镜子”做参照

国外摄影家家作品、展览,以及摄影评论家文章和书记的引入,也是搅动整个'85时期摄影创作意识的一池水。

国内各地官办和民间摄影群体纷纷举办群展在前,直至1983年3月26日“安塞姆·亚当斯摄影艺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紧接着同年4月又展出法国升价杜瓦若摄影作品展。亚当斯摄影作品展的引入,其对当时摄影界的巨大影响,无异于1985年劳申伯格个展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启蒙的冲击。1987年2月,同样是在中国美术馆,“法国摄影急啊亨利·卡迪埃·布勒松摄影回顾展”举行。1988年11月,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在北京举办‘新闻摄影周’期间,也把《联系图片社新闻摄影十周年──越南战争以后的新闻摄影》和《目击者:世界新闻摄影30年》两个大型摄影展带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展出,一系列国外摄影大师的展览在当时反响巨大,给当时多数还在标榜拍摄沙龙摄影和风光摄影的国内摄影人“开了眼”。

除了国际摄影师来华举办展览,更重要的是文本的进入。据'85时期还是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的高波回忆,当年工艺美院的图书馆中,仅有的尤金·史密斯,安塞·亚当斯和韦斯顿的三本国外摄影师的作品集,几近被同学们“翻烂”。可以看见,作为艺术类最高学府之一的工艺美院,对于西方信息的引进也是不过如此的。

1986年6月《现代摄影》第9期目录页

1986年6月《现代摄影》第9期目录页

 而作为先锋旗帜的《现代摄影》在创办两年后同样也感受到了信息匮乏的缺憾,以及对先进思想的饥渴,开始翻译引进国外摄影文章和理论著作,在1986年6月第9期的季刊上,翻译了洛伦佐·麦朗的《欧洲摄影艺术的新潮流》一文,此后向台湾阮义忠先生的文章也是《现代摄影》上的常客,也是最早将苏珊·桑坦格《论摄影》节选翻译至中国的先行者。

阮义忠 著《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中国摄影出版社,1988年版

阮义忠 著《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中国摄影出版社,1988年版

阮义忠 著《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中国摄影出版社,1990年版

阮义忠 著《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中国摄影出版社,1990年版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阮义忠的《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与《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两本著作先后分别在1988年和1990年在经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而这两本著作在80年代末的引进,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乔·彼得·威金、辛迪·舍曼等国外著名摄影家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对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摄影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指向性影响。

作为八十年代摄影发展的另一重要经历者李媚看来,这一时期的中国摄影人是对革命影像的反思,对自我丧失的寻找。“从1976年开始至整个的1980年代,是中国摄影人对于摄影本体追求与认识的起程,这个过程形成了中国影像一道充满魅力的风景线,尽管那时候的作品非常不成熟,但是,它们代表了一个本质完全不同的转向,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个体意识的苏醒以及对于摄影与现实生活关系的追问,对于摄影本体的认识与找寻,共同形成了中国摄影转向的重要标志。我想,中国的摄影正是在这三个上寻找自身的出路,同时从这三个上建立和积累了自身丰富的实践成果。”

结语:本文就'85时期,摄影艺术家群体创作现象,报刊杂志的摇旗呐喊,以及西方思想的进入三个方面的切片,粗浅梳理在“'85三十年”回溯期摄影艺术创作意识的苏醒状态也作为思潮中受其影响的一份子存在。除此三个方面外,还有在这一时期各地出现具有独立创作意识的摄影家,如天津的莫毅、北京的袁冬平、吕楠、广州的张海儿、河南的于德水等。

 

 
中国摄影在线网站公众微信号,期待您的关注!
(请扫下方二维码订阅)

123456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07:01 , Processed in 0.09983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