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电影语言和相关的媒体图像,由别人拍摄会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呈现方式。这个作品有一个双频的装置,其中丽莎在一个屏幕上,我在另一个上,这和展览空间对观众的心理影响是密切相关的。观众可以感觉到,在这些移动影像中,当事人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又据此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我觉得对于双频录像,由我们自己剪辑是非常直观而有效的。而在一个单频的录像中,或许有一位职业剪辑师进行剪辑,会让工作过程更有效率。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考虑到怎样营造悬念、浪漫或色情的气氛以及如何打破悬念是需要精心设计的。而对于我们这样的艺术科学实验来说,强调其中的空间和张力才是营造戏剧性的关键。 《有/没有性报告》艺术家演讲现场 朱:这个作品和你其他创作有何关联? 约:我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问题。一开始,我是从艺术节需要的角度来考虑我的项目,但最后,在这样的框架下,它居然成了我创作过的最怪异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涉及的“身份”问题和我之前提到的创作、性别、私人和公共角色都有关系。 其次,它还表现了我对开放式的文化、自我发展、艺术家与作品关系的考量。在对先锋艺术的理解和对自我表达的探索之间,是有一条很细的鸿沟。从行为艺术的角度来说,最终的结果,就是你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我们两个人被困在旧金山的一个出租屋里,有概念而没有先入为主的定义,每一分钟都需要博弈,这和普通的恋爱关系并没有不同。虽然我们只在一起一周的时间,但我们都很认真,把对方当回事,这虽然是行为艺术,也是生活本身。这样问题就来了,我们需要界定真实吗?所谓的“真实”需要门槛吗?我们并没有按照什么剧本进行演出,但是影像、纪录、在公共场合对私人情境进行报告、还有为我们的项目起名称,都符合行为艺术的语境。所以在此,艺术的“身份”也是被探索的。 一直以来,我都对艺术和生活的融合,以及先锋运动和学科定义的要求十分感兴趣。如果我们区别不同的学科,比如行为艺术和剧场演出,这就会对我们的创作过程产生影响。我于2014年在纽约州的宾汉顿大学(Binghamton University)组织的“文学、政治和美学大会”上展览了这个项目,并援引了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的理论“泛学科政治”(Politics of A-Disciplinarity)。 这个理论是有关每个社会人都需要相信他/她在社会中的角色。而我喜欢那些可以搅乱这些角色的想法,谁说每件东西都需要在对的地方,做对的事情,产生适当的感受、认知、考虑?学科是现实的组织形式,也是知识分配的基石。它是一个需要听众的故事,而读者们也需要一个精彩的故事作为引导。与此对应的是,如果我的作品不是像这个旧金山的情境那么模棱两可,而是一幅画、一部影片,那我的风格会是非常史诗性的。但我不想尊崇这种幻想,而认为如同朗西埃所说的,通过解构和对立,我们也是可以形成观念和信仰的。 当然,我也受国际情境主义的影响,他们的实践关键在于对情境的建立、相信可以通过实验性的行为和模糊观念的建构改变世界。我的创作或多或少都和这个理念有关。 约瑟多频录像作品《我们的爱》,2012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03:27 , Processed in 0.07316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