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作业被改成这样……
从师资力量与资源上来说,中国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你一定不知道国外的老师是如何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的。 我曾经修过一门叫“On Display”的研究生课程,是关于策展和展览设计的学术研讨类型的课程。在我所交的一篇20页的报告中,作为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玛西亚教授给予了细致的批注,大到文章结构、逻辑思维,小到标点符号、论文尾注,提示西方论文格式中所有的书名都使用意大利斜体,哪些尾注可以合并,哪些又需要补充,点出她认为是关键点的部分,还有觉得我可以修改的更好的地方。 我的策展计划书,红色部分为玛西亚教授修改部分1 尽管,课堂人数大约只有十人左右,但从批改文章、授课ppt、每周阅读材料、资源链接、邮件提醒、线上讨论回复等等细节,都能感受得出教学的用心。国内可能除了个别专业,不会有亲自修改文章的导师,更何况课题作业。
这并不是特例,大概我所上的每一门课,无论是学术研讨类还是实践创作类,老师都习惯要求学生把文稿类作业打印出来,用铅笔在上面做些修改批注。所以我在惊讶于教授们负责任的态度的同时,也在反思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和氛围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我的策展计划书,红色部分为玛西亚教授修改部分2 也许这与“教师评定”和“教学大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项可不是说说而已,对教师而言,就像是和学院签定了一份合同的评价标准,这和国内的情况完全不同。是否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是否灵活变通教学计划、是否尊重国际文化差异、是否有教无类等等这些包含在考核项目之中。如果评分不理想,学校就会减少教师下学期的课程,或更换授课老师,甚至解除雇佣关系。所以,教师的饭碗并不是上了保险的。 学生在做毕业答辩模拟陈述。 学生得先给出老师评定,老师才能给出期末分数。老师们被教学、服务、创新实践与研究等期末评定制度无形的监督着,因为这些事关乎去留与名誉。所以,大纲要求第一节课学生应人手一份教学大纲,了解一学期的教学计划是无一例外的,同时,教学大纲也是学生选课的一项重要参考。
假如“教学评定”和“教学大纲”都不是纸面功夫,成为养成教学计划以及监督教学质量的有力标准,是否可以改善一些国内疲软教学的状态、长久不更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呢? 以上三条假设,基于我的个人经验,或许对于今日的中国教育制度,仍是乌托邦式的想法。但我还是把它写出来了。万一,实现了呢?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46 , Processed in 0.07950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