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觉得现实主义的危机主要是价值系统的危机,由此导致美学危机。这和时代的变迁有本质关系。 正如王德威等人近年对从晚清到“五四”的文学研究所显示的,“五四新文学”传 ...
2011年10月16日,第八届中国文学论坛以“现实主义的此岸与彼岸”为主题进行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鲁迅文学院、山西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王彬、肖鹰、李建军、王兆胜、邵燕君、藏策、 ...
2011年10月16日,第八届中国文学论坛以“现实主义的此岸与彼岸”为主题进行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鲁迅文学院、山西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王彬、肖鹰、李建军、王兆胜、邵燕君、藏策、 ...
《在路上,放下他》情感治愈旅行小说之二,《分开旅行》姊妹篇。是孤独的情书,更是一本看了会止痛的行走书。就当作是一种纪念,纪念是因为男主角早已离开了故事。而孤独,是突然想起你还在我的记忆里。那些故事发生 ...
宋聚强摄影画册《飘在英伦》正式出版。作者是第一位拍遍英国的华人摄影师。驱车10万公里,历时三年完成创作。画册制作精美,题材广泛,突破传统的拍摄技法,且每张图片留有拍摄数据,方便参考学习。 点击查看更多高 ...
3.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如何进行? 动手前,先动脑,想好了,事半功倍。 每天,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巨量图像几乎无法统计,有多少图像真正留在观者心中呢?哪些留在观者心中的又是什么样的图像呢?作者摄影者,我们必须反 ...
常有朋友问我,如何用相机拍点有意义的东西?我粗略的回答是:把相机对准自己熟悉的人,对准自己身边的人,多观察,多拍摄,这些影像未来就有价值。这种说法,只是人云亦云,没有深度思考,也无法让人信服,趁着回答 ...
观念摄影背后,是“观念”,还是“摄影” ——论观看之道背后的观看方式 严弢 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摄影史的梳理与西方写实绘画的兴起的描述,提出不管是摄影还是绘画,这两种观看之道其背后应当贯穿着对人与人性的解 ...
常有朋友问我,如何用相机拍点有意义的东西?我粗略的回答是:把相机对准自己熟悉的人,对准自己身边的人,多观察,多拍摄,这些影像未来就有价值。这种说法,只是人云亦云,没有深度思考,也无法让人信服,趁着回答 ...
摄影大师阮义忠代表作《人与土地》讲述镜头内外的故事 《人与土地》是“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微博)最著名的摄影系列,拍摄于1974年到1986年,曾在国内外诸多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该系列以黑白画面记录台湾乡土 ...
对一般人来说,生活照常常是一个搬不上台面的名词。如果有影友拿了神兵利器却拍得毫无感觉,大家会说他拍得根本是“生活照”。个中原因不外乎是因为生活照没有太多技巧发挥的空间,不太会用到摇黑卡、长曝、补眼 ...
早前一篇文章《五十个别找摄影师当男朋友的理由》,尽数摄影师男朋友为了影相多麽的不解温柔,尽管这是开玩笑而已,但各位男士都觉得被当中内容讲中一二,心里总有点酸溜溜,好吧! 现在就有一篇文章为大家平反一下。 ...
内容提要:当抽象表现主义淡出西方当代艺术时,艺术便结束了其自律的过程。此时,新叙述摄影在观念摄影的土壤里孕育而生。从虚构的幻想叙述中,新叙述摄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趣味:一种是着眼于当下,通过对眼前现实生 ...
李:咱们还是回到你的国人吧。 刘:还有什么问题? 李:你说你94年就开始拍了,你开始的动机和后来是不一样的。 刘:开始是信仰,是拍劳动者。 李:是报道吗? 刘:不是,是反映状态的。包括流浪,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2 19:30 , Processed in 0.26251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