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艺术摄影作品也是精英化的商品,身份的象征。然而每幅作品也体现了一系列风险。要让一幅影像有意义、有表现力、富于批判性和挑衅性等等,就必然会有其他一些影像完全做不到这一点。人们把比克罗夫特的摄影作品视为成功还是失败,这只是熏陶、政治和品味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幅具体的影像让人厌恶——就像一杯酒里面加了太多甜味剂——但也是迷人的,就在于它与路易·威登品牌的疯狂共谋(LV的消费者们真的想要这样一幅影像吗?)。我认为它有效,是因为它充当了某种艺术寄生虫。它以商业的宿主为食,同时还保留着自己略显反常的意图。 艺术摄影领域内的不同支持者们经常彼此发生争执。现代主义者们为他们感受到的无表情的纪录摄影师们冷漠和单调乏味而感到惊骇(克里斯托弗·詹姆斯[Christopher James]称之为“无聊的明信片一族”[the boring postcard people])。后现代主义者们把诉诸表现或以摄影工艺为基础的摄影作品的创作者斥为充满幻想、老生常谈。而利用摄影的当代艺术家们想要摆脱艺术摄影领地的局限。艺术摄影师厌恶那些艺术家/摄影师,因为(市场)付给后者作品的钱太多了(特别是因为后者的作品往往是由别人印放的)。然而,对于这些创作者之间的所有差异而言,与其他各种形式的文化生产相比,摄影作品之间有着更多共性。多种形式的艺术摄影共享着一种语言、一段历史和一系列观念,远比手提包所奢望获得的要丰富得多。 注: 本文《意图的模式》中文引文引自《意图的模式:关于图画的历史说明》,[英]巴克森德尔著,曹意强、严军、严善錞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1版。 本文由毛卫东翻译 关于作者: 露西·苏特博士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3 17:19 , Processed in 0.0170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