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摄影理论
  • 释藤借赏读贝蓝品摄影作品之名,任意编造情爱故事,罔顾伦理,欺骗广大影友。这种低俗、庸俗、媚俗之作,还在不断迷惑群众,少数影友还看不清这些作品的危害性,被表面的情爱故事所蒙骗。还以“佳作欣赏、客座专栏” ...

    童端友 2011-11-25 11:10
  • 莱因“坠落的新娘”

    我曾经介绍过澳洲摄影家罗斯玛丽·莱因(Rosemary Laing,1959— )的作品《12幅悲伤的金发女子无价值的行为》,所展现的是12幅金发女子近摄的肖像,是对悲伤所产生的不同的反应捕捉。作为一个艺术家,莱因开始摄影生 ...

    林 路 2011-11-24 16:38
  •  以往都是理论批评家对摄影家进行访谈,而这次王征却以摄影家的身份来给理论批评家作访谈,分别采访了刘树勇、李树峰和我,并作为重要的学术部分编辑到了《像说》之中,可谓别出心裁。我在访谈中,把这些年来几乎全 ...

    藏 策 2011-11-24 16:34
  • 黑白,有永生的基因

    亚当斯作品 黑白,有永生的基因 文:鲍昆 在摄影术诞生的时候,因技术所限,摄影所呈现的效果只是在黑白两色之间。那时,摄影家和摄影技术制造商们,孜孜追求的是在黑白两色之间,尽可能拓展丰富的影调。这也是在追 ...

    鲍 昆 2011-11-24 16:31
  • 有时观众喜欢的是内容,而非你的照片

    我承认有时会感觉自己像一个骗子。 说是骗子,因为人们对着我的照片发出赞叹声,但我明白并不是我的拍摄技巧令他们惊呼,而是照片里的东西。 是的,我创作了照片,我选择被摄体并保证曝光准确,我在办公室里用Lightr ...

    学习园地 2011-11-24 14:44
  • 访问Walker Evans

      Walker Evans(1903-1975)为美国农场安全管理局(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所拍摄的照片,让他成为最广为人知的摄影师之一。在近50年的拍摄生涯中,他要求自己的作品具有“文化内涵、权威性和对事物本身的 ...

    专题访谈 2011-11-24 11:24
  • 曹XX,网名为释藤,她在《新浪网》博客上发表散文201篇,及不少赏读贝蓝品唯美主义摄影作品近30多篇,我点评了她的赏读文章27篇,继之又总结了她的赏贝文章11篇,揭露了不少赏贝文章是造假之作,符合党中央关于改革 ...

    童端友 2011-11-24 10:38
  • 科技发展至今日,世界大变,人民的生活大变。电脑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电子文字替代了纸质文字,人们的思想交流离不开网络。 全国以摄影为名的网站有上百上千家,摄影图文日见于广大观众。但网络媒体也是双刃剑,它既是 ...

    童端友 2011-11-23 11:58
  • 文/胡希 在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看到一个展览,先不评价作品的好坏,单说影展开头用大大的字号提示着:请距离画面1.5-2米观看为宜——人家在照顾我们这些观众的感受。 对于观看各类艺术、文物等展览,大家 ...

    学习园地 2011-11-23 11:39
  • 文/王诗戈一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几家重要的摄影机构和媒体铺就了一块“新锐”的广场,一时间好不热闹,到现在,竟感觉人头攒动,新锐仿佛无处不在了。新锐本属于广场,那里有自由的生命意识和恣肆的创作激情,与新 ...

    学习园地 2011-11-23 11:39
  •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宿志刚) 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度,也无论在哪一个创作领域,古往今来艺术创作者的创作都势必要打上时代的独特烙印,只是有些印记鲜明直白些,而有些印记需要仔细分辨才能得以彰显。对 ...

    关于摄影 2011-11-23 11:37
  • 很多年前我就习惯于这样评价一个摄影师的水平了:看看他标准镜头用的怎么样。所谓标准镜头并非限制在等同于135系统的50毫米镜头视角这么狭义,而是看这照片的感觉有多接近自然视线,就像我们亲眼所见一样。 必须要承 ...

    学习园地 2011-11-23 11:36
  • 只拍照片的摄影记者过时了吗? 一名摄影记者的流媒体反思   从2009到2011年,新闻摄影界明显地出现了“两多”现象。一是以摄影记者为对象的流媒体培训班多;二是更换带有摄像功能相机的记者多。   龚国荣   流 ...

    关于摄影 2011-11-23 11:34
  • 勃兰登堡般的上海

    日前刊出陈伟德的一组作品,引起颇多议论。叫好者有之,批评者也不乏。有人说我的选材不当(有点超前),也有人认为捧得过高。无奈之余,拿出陆元敏当年给他选的一组画面,加上《中国摄影报》记者李晶晶发表在报纸上 ...

    林 路 2011-11-22 16:14
  • 巩志明 一 很多人,很多年以来,都想在一些画一些诗里,寻找温馨和灵性。结果发现,很难走进画家诗人的内心。这不是作者的错,而是受众的失误。因为真正的画家诗人往往都是孤独的,宛如寒冬下的晨星。 姚蕻不是一 ...

    巩志明 2011-11-22 16:12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4 04:58 , Processed in 0.12606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