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战地摄影师王红:我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

2018-2-23 17:40| 发布者:cpnoz| 查看:7001| 评论:0|来自:映画廊

摘要:王红,1956年生于西安军人家庭,1976年入伍。1977年开始摄影,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1985年,王红以摄影师的身份参加了对越防御作战。1986年10月14日,他“挤进 ...
王红,1956年生于西安军人家庭,1976年入伍。1977年开始摄影,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
1985年,王红以摄影师的身份参加了对越防御作战。1986年10月14日,他“挤进”突击队参加“兰剑B行动”而身负重伤。1987年获国防部长张爱萍会见。1996年由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创作室主任岗位转业,在《珠海特区报》供职,2007年因健康原因退休至今。
王红先后当选“全军新闻摄影十佳记者”、“中国晚报十杰新闻摄影记者”。其代表作:《军魂》获“神州大地”全国黑白摄影金奖;《沧桑风雨回归路》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杜岚,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第一人》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复评铜奖;“广东省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工作者”;《生命记忆》获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优秀摄影师奖”。先后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摄影家》、凤凰卫视等媒体的专访和报道。
他先后策划、主编和执行主编出版了《第二届中国珠海航空航天博览会纪实》《短镜头——当代中国晚报记者纪实摄影》《视觉2004·珠海城市日记》《生命记忆——王红老山战地影像》《417·番号镌刻在那拉》等。
王红历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行委员,军魂战士新闻摄影学会秘书长,《军魂摄影报》主编,《珠海特区报》社摄影部副主任,《珠江晚报》编委、摄美文体部主任等职。

手持相机的王红(左一)和等待冲锋陷阵的突击队员。摄影:尚侯风



采写:匡柔茜

编辑:宋海娇



您看过近期上映的电影《芳华》吗?有什么感受?

我连看两场。不怕你笑话,是泪水陪伴下看完的!因《芳华》涉及了越战,一下点燃了参战老兵终于被“关注”的火焰。“集结队伍、穿着军装看《芳华》”成为电影院一道独特的风景。您千万不要觉得他们太“那个”了,因为从1979年至1989年,这场历经整整十年的、离我们最近的战争被“屏蔽”了。当年这些喊着“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最可爱的人”,太想借《芳华》的电影,让这段历史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让百感交集、五味杂陈的泪水在影院一个多小时的黑暗中“撒野”般流淌……谁说男儿流血不流泪?我看第一遍眼泪就哗哗流了。看第二遍时,我咬住牙绝不再掉泪,但看到刘峰遭到欺负假肢掉在地上,他战友一句“操xx,你敢打战斗英雄!”的桥段时,还是泪崩了。

我没忍住眼泪的原因,是我在老团长刘亚苏将军的麾下,做中国参战老兵的公益选题。眼前浮现出比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画面:一等功荣立者在乡放羊,副营长因企业倒闭卖破烂,有“上马杀贼下马念经”的,有因涉赌没牺牲在战场而被“撕票”的,更有在战场上火线入党、下岗后老婆离婚、女儿不认、生活窘迫踩三轮,却几十年坚持交党费不动摇的。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参战老兵赶上了习大大的好时代,《芳华》能够通过审查并公映,哪怕是对《芳华》褒贬不一。抛开导演个人的艺术观,仅凭冯小刚敢闯禁区,让《芳华》成为参战老兵的“出气孔”、“解压阀”,让百姓正视了历史和现实,我就为冯小刚和严歌苓点赞。当然,毕竟这只是电影,电影与真正的战场是有差距的。

云彩缥缈的老山主峰。摄影:王红

突击队实兵演练后的合影 | 1986年8月,某团特工五连各兵种首次合练结束前,部队首长提议与突击队员们拍了张合影,同年10月,该连仅用17分钟就冲上敌阵地,收复了被敌军侵占的某阵地和某高地。可是,画面上一些战士还没有看到合影,就已经牺牲了……摄影:王红


真实的情况真如电影里说的那样吗?


我不知道你问《芳华》中“真实的情况”所指什么?但“电影”一经导演编排,哪怕标榜“绝对纪实”,一经剪辑,你所看到的都会“失真”。因为电影用了编剧、导演、摄影、美术、音乐、表演、服装、剪辑等一切手段才完成了电影制作。比如《芳华》影片中刘峰作战的桥段,6分钟的长镜头一气呵成,堪称电影制作的典范。硬要我“挑事儿”?还真有。设想一下:假如刘峰在那场战斗中,不幸被一发炮弹炸飞了钢盔,发现刘峰“一边倒”厚重的浓发被剃成了光头。观众啥反应我不知道,但参战老兵会为冯小刚连这个细节都严格把控而点赞。以执行作战任务的陆军第47集团军为例,战场上除了特批文工团员可以留长发,从将军到士兵,男兵全部剃光头、女兵一律齐耳短发。为啥?自己琢磨吧!

再说我自己,当我决心要跟拍战斗纪实那一刻,“紧张感”就与我相伴。尽管我早已调整好心态做好了“不紧张”的准备,可没想到战斗打响后,除了比想象的紧张放大100倍,还有比紧张更紧张的惨烈、还有比惨烈更惨烈的血腥。电影中你能看到血,却“触摸“不到;激战中每个人都是战斗员,每时每刻都面临生死。我先是沾满了战友的鲜血,后来又倒在了自己的血泊中。

冯小刚可以让电影里的战争,炸点多、炮火猛、死伤更惨烈、视听更震撼,却无法让您亲历战争。因为您观赏的战争只是完成“审美”的过程,而战士杀敌、报效祖国却是一种“献身”的行为。激战中的突击队员随时在某一瞬间或死、或伤、或致残,您却不用耽心炮弹会在电影院里爆炸……

还是那句话,永远不要拿电影里的战争与亲历者的战争相比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00:38 , Processed in 0.07467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