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啸军 在新传播环境下,农村(民)摄影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从国家层面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大赛”、“农民眼中新农村”,到区、市、县、乡级“关注农民工”、“农民摄影公社”等赛事、机构频现,摄影 ...
简介:马塞尔·范·欧斯汀(Marsel van Oosten)出生于1967年,他在2006成为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在此之前曾是一位获过奖的广告艺术指导。 马塞尔曾经三次获得国际摄影的一等奖,也曾被评为年度欧洲野生动物摄影师。 ...
文/罗智子 绪 言 这是一个与时代发展有关的话题。诞生于1892年的德国文学评论家瓦尔特·本雅明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初成为纪实绘画替代品的摄影会遇上互联网,并且就此完全改变了它的生产、传播和影响方式,而现今的零 ...
近年来,以博客、微博、手机报、电子书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逐渐超越书刊、广播等成为文学艺术作品传播的主渠道。与此同时,大量摄影作品也通过新兴媒体广为传播,极大地促进了摄影文化艺术 ...
如今摄影的普及,岂止是“星火燎原”——30年前让我悦耳的快门声,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噪音,让人坐立不安。但是,就像人们见面常问的一句话:今天你吃了吗?套用过来:今天你拍摄了吗——是不是有点嘲讽的意味?然而 ...
图例 银行家摩根 能指是第一性的:关于影像语言 ——藏策访谈(二) 也谈“内容”与“形式” 王征:大伙儿似乎已经习惯了把影像分成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语言是在形式之下的一种工具, ...
----评邓小卫的《人在堵途》 巩志明 邓小卫是《华商报》的摄影记者,干了10年。如果是传统报纸的记者,10年绝对算不上什么资深记者,更不敢言老,可是对于年轻的都市报而言,一个职业做了10年多少有了点老的意思。 ...
——论新传媒技术环境中摄影文化的批判与建构 文/张楚翔内容提要:以历史为鉴,在新媒体时代的时间向度上,就摄影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做出分析与预言,假设性地提出在一个公民社会里,运用精神独立与理性质疑的方法 ...
文/韩丛耀钱 丹 摘要:近几年在中国的新媒体上发生了一些颇具轰动效应的视觉事件,造成了罕见的全民“奇观”现象,这些视觉媒介事件对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情感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长期视觉奇观 ...
文/徐希景 摄影术自传入中国至“五四”运动时期已历70多年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和摄影师本身所处地位的局限,摄影术主要作为匠人手艺出现,师徒相承,摄影师也没有意识到把摄影作为一种社会记录工具 ...
从记忆到想像 ——艺术作为摄影时代的影像转向文/徐希景摘要:在传统摄影观念下,摄影被认为真实时空中发生的事物和活动的复制品,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反映,而数字影像的记录方式从实体的银盐变成了虚拟的像素,通过后 ...
阿伟影友在我写评释藤的散文《禅意,流年谈》一文后的评论栏内提了如下的意见: “这几天看了好几篇童老师的点评,很细致。很精彩,当然,很多是童老师自己的主观判断。文中最后认为“记叙的情节是否有假造的嫌疑,很 ...
释藤借赏读贝蓝品摄影作品之名,任意编造情爱故事,罔顾伦理,欺骗广大影友。这种低俗、庸俗、媚俗之作,还在不断迷惑群众,少数影友还看不清这些作品的危害性,被表面的情爱故事所蒙骗。还以“佳作欣赏、客座专栏”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4 12:44 , Processed in 0.1822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