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原生态,别耍小聪明 ------社会纪实摄影专题摄影探讨之二十九 作者:占有兵 摄影 罗帕特-卡帕 以下引用的图片全部是卡帕的作品 我们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快已成为主旋律,在喧闹的社会中,拿起相机,拍摄影像,发表获奖参展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为了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摄影师成了导演,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强加给被摄对象,精心安排,巧设画面,拍下来。这些影像,感动了摄影发烧友,感动了拿相机的自己,却没有感动被摄者。和被摄者有相同生活经历的观者,会厌恶这些影像,因为摆布,因为当前的利益,扭曲了生活。 社会纪实摄影,是摄影师发自内心,对社会的观看和表达。坚持原生态,才能真正留下一份时代发展轨迹的文本。 常态生活的价值 2016年11月,我到美国去参加自己的《中国制造》摄影展,令我没有想到的事,连工程教授都来参观了,他说影像中的生活,很真实。 我只是记录了自己工友们的打工生活常态,却常常收到类似的反馈,“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很真实。”“这就是我过去的打工生活”、“你的影像很真诚”--- 刚开始学习摄影,我掂记着美女、花草、朝阳与晚霞。为了拍荷花,六年不间断,起早摸黑,加灯喷甘油水,只是让自己感动了一瞬间。后来帮工厂拍客人来访,拍活动、拍表演,也腻烦了,才将镜头对准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 常态生活中,藏着时代的信息,包括各种常识。今天的常态生活,记录下来,就是明天最珍贵的史料。 原生态,是永磁场,对人的吸引力,是持续不断的。每一个细节展开,都会有无穷的魅力,让人不断遇到惊喜。在不断刨根问底的过程中,影像自然就丰富了。作为摄影师,只需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验,用相机去记录。离开现场,去学习可以将拍摄更加系统、理性、学理的知识。 表演,导演,摆布,都是模拟情境再现。生活就在眼前,为什么不去记录,要去再现呢,答案只有一个,急功近利。拍下影像,就想立即与今天拉开距离,进行所谓的艺术表达,去传播、参赛,参展。设想一下,50年后,你的子孙们要看这个时代的影像,是喜欢看违背生活常识摆布的影像呢,还是常态生活中的影像?如果心中没有答案,问问自己,当你看到你出生那个时代的影像,当你看到你爷爷出生那个时代的影像,你有什么感想呢? 拍摄原生态 中国式摄影,扎堆、模仿、围观,不探究内心,影像不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关,我们成为器材商的VIP,成为各类利益集团的志愿者,拍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最终却没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作品。 当你把相机镜头换个方向,描准生活,寻找与自己经历息息相关人、场景,会打开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窗口。你的拍摄,与时代同步,与人相关,与内心相连。 在生活中,坚持原生态拍摄,拒绝使用各类小聪明的手段,去干涉被摄的场景和人,留下本真。 当摄影师执着地去进行时,就会忘了那些发表、获奖、参展之类的眼前利益。在项目进行中,你会获得心灵的升华,会获得精神的愉悦,内心更加柔软,毅力更加坚强,这些,对人的一生,已经足够好了。 原生态,就是被摄对像的常态生活。作为摄影师,去拍摄已经对原生态造成了干扰,如果再去调动被摄影者,就是彻底的破坏,与社会纪实背道而驰。摄影师能做的,是最低限度地减少干扰,如放轻脚步,先和被摄对象熟悉,然后再拍摄,让被摄对象建立对自己的信任,能重新回到自己原生态的生活之中。 坚守内心,别从众 作为摄影师,用相机赚钱,是一种商业行为,只是用自己的技术,去满足顾客的需要。如果坚守内心,不从众,拍摄自己的作品,才能真正产生艺术品。 今天,摄影无处不在,看图片已成为浅阅读的代表,专业摄影师的价值何在?作为社会纪实摄影师,从纷繁杂乱的社会中,寻找拍摄对象,用学理,系统而连续地记录下来,成为一种文献。如果影像精良,自然就是艺术品了。 我应邀在美国展览,策展人告诉我,今天的艺术品已经非常非常多,我们选择你,就是因为你的影像很真诚,你的影像就是你过去的生活。 社会纪实摄影,是摄影师发现了一个社会问题,或是有一个观点想表达,或是想认真观察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生存状态,或是想寻找一种记忆,或者想留下一些证据,或者想发出一种声音,或者想让人回望时代---。 以上这些,都要摄影内心很强大,避开眼前的短利,做足功夫,离开热热闹闹的扎堆现场,去观察,去学习,去拍摄,去编辑,去思考,去冥想---。当一个完整的作品呈现出来时,一定会将摄影师推到一个不曾想过的高度,各类利益、荣誉找着摄影师。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9 , Processed in 0.081300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