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与编辑 ------社会纪实摄影专题摄影探讨之十六 作者:占有兵 全部图片选自Bruno Barbey(布鲁诺 巴贝) 的《 Italiani》 Lazio, Roma 摄影师,拍完照片只是完成了基础工作,好似建房子前采购了砖、钢材等建筑材料。拍摄之后的图片编辑,重要性一点也不比拍摄照片差,用建房的工作类比,就是正式搭框架建房,然后再装修。 Veneto, Venezia 拍摄与编辑,两个不同的过程,思路既统一又有差异。但从拍摄开始,至编辑结束,线索是一致的,这个线索,就是摄影师要表达的观点。 好的音乐有流畅的节奏感,好的专题摄影也有图片之间的节奏。展示一张照片容易,就好像音乐之中只发出一个单音,只要反复地练,纯粹地发声就可以,拍照也是如此。展示一组照片,就像演奏一首歌,用不同的单音,加上节奏,奏出完美地乐章。只把很硬的照片全部展示出来,就如在钢琴上一直弹高音,让小心脏被摧毁。用虚、实或虚实相间的图片,展示主要线索中的观点,才能让小心脏舒服地适应。 Lombardia, Milano Liguria, Genova Lazio, Roma 思路上的同与异 拍摄与编辑,都为了专题摄影的最终呈现。但在这两个过程中,思路不完全相同,有时甚至对立。 拍摄,是图像的采集。社会纪实专题摄影,被摄对象多数是人,为了捕捉到最能表达人的内心、复杂的情感和良好构成的影像,摄影师会尽量地多拍,甚至连拍,此时,摄影师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捕捉画面中。当拍摄到满意的画面时,心中自然有一种满足感,思考的闸门会暂时关闭或变迟钝。而专题摄影,不是呈现一个瞬间,也不是呈现一种情感,是呈现一种人群的生存状态,是一种观点的完整呈现。需要不同景别,不同过程,不同情感、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不同气候、不同状态下的影像。为了练就这种影像采集能力,摄影师就要学习迅速地调整自己,不断地切换思考的能力。 Lombardia, Milano. Stazione Centrale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摄影师不可能与被摄对象长期在一起。每段与被摄对象在一起的时间,就要多方位思考,全身心投入地拍摄,避免类似的影像采集过多,其他的影像视而不见的固执拍摄行为。 编辑,是脱离拍摄现场,用影像本身,表达摄影师的观点。 编辑的初期,要大量看图,精心选图;当初步选出一定数量的图像时,要根据观点,用适当数量的图片呈现一个专题。 作为编辑,要完全切断与现场的联系,从图像中就能清晰完整地呈现观点,文字信息的补充,是用影像不擅长的信息突显观点。通常,摄影师带着拍摄现场的印象,大量地用文字描述所见,而在影像中又不能切中要害地呈现自己的观点,这是图片编辑中的通病。 优秀的编辑,通过影像,让摄影师的观点得到升华。在编辑图片的过程中,让图片本身,呈现摄影师的观点。 拍摄,要尽可能全面,尽量多样化地记录。编辑,是尽量清晰,完整地呈现观点。摄影师自己编辑图片,常会照片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张张都不愿舍弃。摄影师和编辑合作,用专题图片呈现自己的观点,是正道。 Lombardia, Milano. Stazione Centrale Lazio, Roma. Mercato delle pulci, a Trastevere Lazio, Roma. Lido di Ostia 线索必须清晰 要呈现观点,必须有一条或多条清晰的线索。线索不清,单张图片再精彩,也白搭。 观点是什么,线索是什么,线索能服务观点吗?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无论采用观察先行,方案先行,还是观察与文案并行的方式展开,都牢牢地围绕清晰的线索进行。专题摄影,从一个小的切口进入,能延伸出很多新的专题,摄影师在拍摄和编辑中,如何根据自己的精力、时间、财务能力,锁定中心,是一项挑战。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结果与什么都没有几乎没什么两样。专注,是正道,也是保证专题完成的保障。 专注于要表达的观点,精心的采集影像,在有限的生命中,才能打出深井,源源不断地流出甘泉。 Lazio, Roma 适当的符号性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无论拍摄还是编辑,都需要有一定的符号性呈现摄影师的观点。 适当的符号性,是一种强调,也是一种引导。如果处处都可见符号,又变成滥俗。 寻找观点对应的符号,寻找符号中的灵魂符号,是拍摄中的难点,更是编辑中的出彩之处。符号不完全等于标志、标识、口号、文字。色彩、动感、情绪、肢体语言、剪影、摄影语言等,都能成为与观点相吻合的符号。 食盐是调味品,如果把盐当作主食,后果人人皆知,符号在专题摄影中的应用也如此。 Campania, Napoli 虚与实的结合 无论在拍摄还是编辑中,虚与实,都必不可少。 全部是扎实的过程照片,无法形成一组专题摄影。全部是虚幻空灵的图片,已不在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的范围之内。 在音乐中,休止符就是以虚胜实的工具。只用休止符,无法形成乐章,休止符是调剂。在社会纪实专题摄影中,一个空场景、一张虚动的影像,一个静物,一张看似无物却包含情绪的影像,可能对专题的编辑有重要的作用。这类虚的影像,担负着起承转合的作用,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多。 虚的影像,是拍摄时就为编辑考虑到的,不是随手乱拍或无故失误造成的废片。 要做到虚实结合,就必须边拍摄边编辑,甚至编辑之后再补充拍摄。如果拍摄时有细致的文案,拍摄时就可以百密而无疏。 Campania, Napoli 节奏感不可能一天练就 一系列的社会纪实专题图片,既能让观看者清晰地知道作者摄影师的观点,又能让观看者有舒服地观看体验。只有精心策划,缜密地拍摄和编辑的图片,才能达到这个境界。这样的专题图片,必定有很多谜团般的刺点,让观者的心脏,在舒缓、快慢、缩张之间无缝地转换。 节奏感,是编辑时的另一个利器。图片与图片之间,能通过视觉暂停原理,加上观者的想象,如电影画面般带领观看者进入剧情,还是让观看者如针刺般难受,欲观而不能,就是节奏运用的秘密。 节奏感,音乐家用节拍器,强制训练自己而形成,最终是音乐家的本能。作为摄影师,图片之间的节奏感,是通过大量阅读经典的专题影像而形成,最终,自己动手拍摄和编辑专题图片时,才能形成一种本能。 Calabria
只看不练,等于白看。只练不看,埋头蛮干,纯属扯淡。边看边练,用自己的影像练,用不同的方式,围观中心观点,用清晰的线索,虚实相间,加些适当的符号性,离优秀的专题图片形成指日可待。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5 , Processed in 0.07198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