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纪实专题摄影为何这么难?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之二十二 作者:占有兵 摄影:马克·吕布 社会纪实专题的摄影师,都是内心强大的人。他们思想独立,逆潮流而行,远离功利,让内心温润,行动坚决。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非一月一年可以见成果。短则三五载,长则穷尽摄影师的一生。每一个选题,都是压在摄影师心上的石头,直到选题全部完成,才能移开。专题这块巨石,只有用成套的图片这个大杠杆,才能移走,让摄影师的喘息顺畅。而少数摄影师,执著地进行专题,将一切置身体外,最终,被巨石压垮,以放弃、自杀等方式了结人生。 如果说生活中有“傻瓜”,一定包括社会纪实专题摄影师。他们自甘清贫,放弃摄影以外的各种诱惑,让身心忍受煎熬,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去了解事实,调查背景,拍摄影像。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为什么这么难,让我们进行探讨。 摄影:马克·吕布 摄影与心境 摄影,当票友,心情好就拍,没心情不玩,那是发烧友干的事。跟着旅行团,起早摸黑拍照,中午睡觉,那是群居生活,只想证明自己孤单,借着随团认识几个人解闷。拍美女,拍花草、拍风光,不断地换相机,买镜头,只是器材商的VIP。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师,不论心情如何,正在拍摄的专题,始终压在心头。对专题的选择,是摄影师内心的驱使。当专题确定后,摄影师就是战车上的士兵,根本停不下来。退出专题,不是有志摄影师的选择。 心境愈敞亮,进行的动力越强。动力越强,拍摄的图片质量越高。人不可能超然世外,心境不受任何影响。拍摄现场遇到的阻扰,被摄者的变动,现场环境的不适,家庭的困难等等,都会改变摄影师的心境。 心境变差时,调适自己,暂时缓一缓。暂缓不等于置之不理,只是摄影师调适自己的过程。这种调适,也可能让摄影师对正在进行的专题,有了新的认识高度,原来视而不见的东西,现在成了重要的拍摄素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让专题进行得彻底,有力,就要大胆舍弃。让精力、兴趣,始终保持在正在进行的专题上。 摄影师的内心中,始终有另一个“我”在鞭打自己。让自己的长线思维,保持连贯,调适心境到最佳状态,继续进行专题摄影。 摄影:马克·吕布 摄影与功利 投入多,产出少,是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的困境。 进行社会纪实专题摄影的摄影师,对金钱报酬完全不理。摄影师在专题的进行过程中,物质完全置于身外。他们用能最简单的物质条件,坚持追寻内心的那份信念,最终全部转换成影像、文字、视频等信息。 不洗澡,要能接受;没有肉,可以生活;没有床,乐在其中;饥饱未知,甘愿随心。面对拍摄对象,他们能生活下去,你同样可以生活。不干扰被拍摄对象,是基本的要求。当被摄对象面临如疾病、贫困等巨大困难,摄影师又上蹿下跳,倾力帮助。 按照商业规则,付相应的薪酬,干匹配的活。在社会纪实专题摄影进行中,从来没有商业规则,只有摄影师的内心驱使,商业在这里是失效的。摄影师,也不可能及时将拍到的图片兑现,变成钱财,并且还要大量地投入时间、精力、金钱。 想把社会纪实专题摄影当作追名逐利的工具,那是眼睛瞎到没珠。 摄影:马克·吕布 摄影与知识 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最终通过图片,呈现的是摄影师的知识,素养,摄影技术只占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通过探究表象,挖掘事件的内核,犹如雪地寻宝般困难。摄影师,必须深入进被摄对象中,层层扒开表象,寻找内核。表象很多,把内核遮蔽着,扒开表象的过程,就是知识丰富的过程。 丰富知识,通过查找资料,专业学习,深入交谈,田野调查,梳理历史,理清脉络,将思维理性化,条理化。只有思维清晰,才能向读者传递真知灼见。 感动自己,很容易。因为摄影师在现场,身体的所有器官,都在同时发生作用,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并且,大脑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让情感发生作用,所以容易被感动。但作为摄影师,你拍到的是影像,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也只有影像。对于读者来说,视觉以外的因素,都不能感知。这种摄影师的在场和图片的出场,需要摄影师良好的视觉修养,更丰富的知识,才能够驾驭拍摄的专题。 靠蒙、靠撞大运,可以拍到一张好照片,但无法完成一个社会纪实专题摄影。做专题摄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 摄影:马克·吕布 摄影与未知 摄影,面临的未知很多。 拍摄前,拍摄对象未知;拍摄中,面临的困难未知;拍摄后,编辑和呈现未知;传播时,观众的反应未知;传播后,被摄对象的反应未知。 历史是一条长河,把图片全部放入到这条长河中,面临的未知更多。再过50年,哪些图片会被人记住,哪些图片会消失,哪些图片会被人们反复提及,都是未知的。 摄影师,读书再多,知识再丰富,也面临着自己没有察觉的盲区。当摄影师认为今天做的很出色,拍摄了重要的社会纪实专题影像。再过十年,当他的知识更加丰富,对影像理解更透彻时,又会对自己当时的偏见不满。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最大的特点是时间的不可重复性,时代过了,没办法再返回去补拍。 面对众多的未知,摄影师只有在当前扎实做好。拍摄时思路要开阔,采集的影像要丰富,能多拍摄,尽量不要少拍。摄影师要把每一次的拍摄,都要当作最后一次机会,这样才能逼自己考虑得更周全。 如果能用多种方式记录,就不要只用影像一种方式,毕竟,我们对未来还有很多未知。 摄影:马克·吕布 社会的变与图片的不变 社会的变化和人的欲望成正比,人们总是对当前的生活不满足,欲望越来越多,所以社会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 社会在变,留存历史的图片不变。如果今天没有拍下影像,对后人是一种遗憾。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社会,无数的摄影机正在以各种方式记录着社会。仔细想一想,各种监控录像,都是采用覆盖式的存贮方式,留存的,永远是最新记录的视频。手机拍下了无数的图片,除了在各种平台分享,再过50年还能不能看到真这些分享的图片也是未知。 还好,有社会纪实专题摄影师在。他们,用知识和理性,用专业的手段,记录下社会生活中极细微的一个个侧面,给后人留下历史。 未来,社会变了,图片还在。 摄影:马克·吕布 摄影:马克·吕布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06 , Processed in 0.07823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